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武侠仙侠>很平凡的一生吧?> 第688章 招降士卒和生变

第688章 招降士卒和生变

  李星群踩着积雪踏入临时搭建的校场,身后跟着身披玄甲的万林与执笔记录的方泽。千余名契丹降卒被分成十列,粗布麻衣上还沾着前日鏖战的血渍,此刻却都将目光聚焦在高台之上 —— 那里摆着两张八仙桌,桌上摞着泛黄的《大启律例》与空白户籍文书。

  “兄弟们!” 李星群扯下披风甩在身后,腰间佩剑撞出清响,“我知道你们心里在打鼓!” 他突然指向西侧营房,那里升起袅袅炊烟,“看见没?萧信将军的苍狼部,今早刚领了新棉衣,现在正围着热炕头吃肉饼!”

  人群中泛起骚动,几个年轻士卒交头接耳。李星群朝万林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捧起陶瓮,浓烈的酒气顿时漫开:“这是大启特酿的烧刀子!愿意听我把话说完的,每人一碗!”

  待士卒们攥着陶碗站定,李星群解开最上方两粒盘扣,露出锁骨处狰狞的箭伤:“三个月前,我跟你们一样,也是刀尖上舔血。” 他抓起案上文书扬了扬,“但现在,我手下的老兵,每人都有三亩水浇地,孩子能进免费的义学!”

  方泽适时举起竹简:“依《大启律例》,归降满三月者可入大启户籍,五年后,便能在城里城外分得一处庄院和田地,立户建宅,子子孙孙都能传下去!” 他目光扫过人群,“诸位想想,在东齐为奴为婢,和在大启当堂堂正正的子民,哪个划算?”

  突然,前排的灰衣汉子将酒碗摔在地上:“说得好听!谁知道你们会不会秋后算账?”

  李星群不怒反笑,从袖中掏出一叠盖着朱砂印的契约:“这是萧屋质将军刚签的,他的族人此刻正在领取新兵器!” 他大步走下高台,将契约拍在汉子胸口,“你若不信,现在就去验!若有半句假话,我李星群的脑袋,给你当夜壶!”

  汉子捏着契约的手微微发抖,周围士卒纷纷凑近张望。李星群趁机提高声调:“愿意留下的,现在就站到左边!想走的,明日辰时在辕门领干粮!但我把丑话说在前头 ——” 他猛地抽出佩剑,寒光映得众人屏息,“走出这营门,再想回来,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随着第一声 “我留下” 响起,越来越多的士卒挪动脚步。方泽望着快速减少的右侧队伍,低声道:“将军这法子当真奏效!”

  李星群嘴角微扬,将最后一张契约塞进冲来的士卒手中,心里暗自思忖:“这招‘现身说法、利益诱导’,果然和《解放风云》里张政委用的一样好使。电视剧里的桥段,配上这古代的真金白银,果然比千军万马更有说服力。” 他望着校场上涌动的人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随着李星群成功劝降大批契丹士卒,方泽与万林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借鉴李星群的策略,在各个营帐间奔走游说。方泽擅长言辞,便以利益许诺和未来展望打动人心;万林则凭借一身武艺,在演武场上展示大启军队的强大装备与训练方式,吸引了不少崇尚武力的士兵。

  短短几日,八万东齐军队中,竟有六万人选择留下,这庞大的数字令军营中的将领们既惊喜又担忧。面对如此数量的降卒,若管理不善,随时可能引发大乱。李星群深知其中利害,果断摒弃了常规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转而将前世在学校里熟悉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军队之中。

  他下令将降卒们重新编制,每一百人设为一个 “班”,从各班中挑选出有威望、有能力的士兵担任 “班长”,如同学校里的 “班委”。这些 “班长” 不仅要负责管理本班士兵的日常训练与生活,还要关注士兵们的思想动态,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为了激发各班之间的竞争意识,李星群设立了 “流动红旗” 制度。每周对各班进行综合评比,内容包括训练成绩、纪律表现、内务整理等方面,表现最优异的班级将获得象征荣誉的 “流动红旗”。这面红旗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获得红旗的班级还能得到额外的酒肉赏赐,极大地调动了士兵们的积极性。

  同时,李星群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针对士兵们的出勤情况进行监督,将迟到早退纳入考核范围。若有士兵违反规定,将受到减少口粮、增加训练量等处罚;而表现优异者,则能得到晋升 “班委” 或提前获得户籍、土地的奖励。

  时光如白驹过隙,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通过这种 “以兵治兵” 的方式,李星群巧妙地利用士兵之间的内部矛盾,将其转化为竞争动力。原本松散的降卒队伍,在这套新颖的管理模式下,逐渐变得井然有序,士兵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在不断增强 。但李星群明白,这仅仅是开始,如何将这些降卒真正融入大启军队,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大启效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风卷着砂砾拍打着京兆伊府朱漆大门时,种师道已在赵新兰书房外徘徊许久。青铜门环上凝结的薄霜被他掌心焐化,在青砖地上洇出深色水痕。

  小主,

  “公主殿下,老臣有要事相奏。” 随着门轴吱呀转动,种师道看见赵新兰正俯身查看舆图,朱砂笔在标注着 “归化营” 的区域反复勾勒。

  赵新兰头也不抬:“种老将军可是为李星群麾下那六万降卒而来?” 她将笔重重搁在砚台上,墨汁溅在西齐版图,“如今他们不仅能熟练演练鸳鸯阵,前日校场比试,连辛兴宗的亲卫营都输了半招。”

  种师道的虎头刀鞘撞在门槛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正是此事!这些人原是东齐俘虏,短短三月便成精锐,李将军却用‘班委’‘流动红旗’这般手段约束...” 他忽然压低声音,眼中满是忧惧,“公主可知,如今归化营上下只知有李将军,不知有大启?老臣查获密报,营中士卒皆称李星群为‘帅父’,连军饷发放、升迁调令都由他一人决断!”

  案上的烛火突然剧烈摇晃,赵新兰捏着舆图的指尖泛白。三日前李星群送来的捷报还摆在案头,那上面写着归化营骑兵在漠北击溃女真斥候的战绩,可此刻种师道带来的消息,却让她后背泛起寒意。

  “李星群手中本就握有五千重骑兵,” 种师道从袖中抽出密密麻麻的军册,重重拍在案上,“再加上这六万降卒,如今他麾下兵力已占大启西北部半数!这与唐末拥兵自重的藩镇,又有何区别?长此以往,大启江山...” 老将军的声音微微发颤,“恐将不再姓赵!”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赵新兰起身推开雕花窗,远处归化营方向火把如星河蜿蜒。三个月前李星群承诺的 “以兵治兵”,如今看来,倒像是在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