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五十六章 打碎了一个聚宝盆,就再建一个聚宝盆

第三百五十六章 打碎了一个聚宝盆,就再建一个聚宝盆

廷就必须要维持这个生意的正常运转,要为精纺毛呢的生意兜底,防止这个雷炸的时候,伤及太多人,导致民乱。

  陛下动手的时机,恰到好处。

  王崇古的劄子进了西苑,朱翊钧坐在太师椅上,看着王崇古的劄子,有些感慨,精纺毛呢的生意是王谦催化出来的,现在王崇古的新劄子,则是给了皇帝陛下另一个开矿的机会。

  吝啬的大明皇帝,一拳下去砸碎了聚宝盆,而王崇古又弄出了一个新的聚宝盆,继续开采人矿,交易行甚至连人员都不需要变动,就可以继续经营下去,皇庄极高的抽分,还能继续维持下去。

  从精纺毛呢,改变成了卖船,这份劄子,朱翊钧愿称之为‘人人船东计划’。

  按照王崇古的计划,将一艘价值五万银的三桅夹板舰,分成一千份,也就是每张船票的认筹价格为五十两银子,每一个持有票证之人,都是船东,三桅夹板舰每次到松江府后结算,将利润的七成分为一千份,分红给所有船东。

  这些船票证同样是不记名的,可以自由买卖,可以自己燕兴楼登记出售,也可以等待船只到港后的分红。

  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前往不同地方的船票证的价格各有不同,收益也各有不同,这是需要一套极为精准的算法。

  王崇古这个主意,其实是因为大明开海,需要更多的银子注入,2010万银的投入,已经开始有些捉襟见肘,快花完了,船厂的扩建、船匠的培养、打通原料供应链、扩大产业,都需要海量的银子,而这个交易行,就是源源不断的为开海注入资金。

  王崇古直言不讳,此举,就是为了把更多的势要豪右绑在开海这艘大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怪不得朝臣们天天弹劾王次辅,说他是聚敛兴利,说他是国之佞臣,这真的是一点都冤枉啊。”朱翊钧拍着手中的劄子,思考了片刻说道:“摆驾,去全楚会馆。”

  遇事不决找张居正参详一二。

  大明皇宫小铁路已经可以通往讲武学堂、皇家格物院和格物院行宫了,这里面还有专门为了李太后礼佛修建的佛塔,讲武学堂、皇家格物院、格物院行宫、佛塔都是在原来的大隆兴寺基础上翻建而成,李太后礼佛也坐车前往,只不过是马拉的车,和朱翊钧喜欢脚蹬‘旱鸭子’完全不同。

  这条小铁路正在修往北土城,京营北大营,那是陛下每天都要去的地方,轨道车的速度更快,而且是专线,安保会容易很多,这一条御道的修建进度很快,大明太傅张居正生怕皇帝因为心疼银子,突然下旨停止修建,不断催促工部早日完工。

  朱翊钧还真后悔了,如果仅仅是西苑、乾清宫、慈宁宫、慈庆宫、文化殿路段,满打满算不到十里地,一共就十万银,花就花了,不算其他分成,国帑一年要给内帑一百二十万银,朱翊钧有钱,为了自己方便,这笔银子忍一忍就出了。

  但从西苑到格物院这一段又是十里地,而从格物院到北大营又要二十里地,这御驰道,又要额外增费三十里,工程预期需要四十三万银,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花费,预算已经直逼五十万银了。

  五十万银,一个先帝的皇陵了!

  朱翊钧是个大老抠,内署宫宦、外廷朝廷,对此都知之甚详,还没等朱翊钧对这笔预算发出质疑,张居正已经把事儿给办好了,户部已经拨付了二十万银,工部带着人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干活了,外廷臣子的效率从未如此高效!

  内署的冯保、张宏、李佑恭、崔敏等大太监,对此也表示非常支持。

  朝廷财用大亏的时候,皇帝作为天下表率的确要勤俭节约,这是必然,可是随着大明财政收入的逐渐稳定,皇帝继续这么抠下去,事关天朝上国的颜面。

  泰西、朝鲜、琉球、倭国、吕宋、安南、暹罗、三佛齐、蒙兀儿等国的使臣,都看着呢!

  国朝脸面这个东西,是不具体的,但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有天朝上国的脸面在,有些事情才好办。

  那泰西的船长、大副、朝鲜等等番国的使臣,每次到大明都跑到南京城看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就是体面。

  “陛下驾到!”冯保站在车前,用力的一甩拂尘,大声吆喝着,站在车前的小黄门,将这话传了下去,告诉所有人,大明皇帝来了。

  朱翊钧的车驾稳稳的停在了全楚会馆的门前,冯保将下车凳放好。

  据传闻,在正统、天顺年间,英宗皇帝下车的下车凳是宫里的小黄门们跪在地上充当下车凳,因为这事儿,首辅李贤还专门上奏批评了明英宗,苛责下人,不符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冯保也不知道传闻的真假,他读史不多,也是听万士和说起过此事。

  大明皇帝的下马凳、下车凳都是木凳,四平八稳。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居正见陛下下车,带着几个臣子行礼。

  不是二十三日,不是皇帝定时蹭饭的日子,大明皇帝前来,自然是有要事要谈,所以王崇古、万士和、谭纶都到了全楚会馆,张居正的儿子格物博士张嗣文、王崇古儿子监察御史王谦,也在拜见的臣子之中。

  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众爱卿平身,而后走进了全楚会馆内。

  他本来打算在文华殿或者西苑商议此事,可这两个地方又太过正式,朱翊钧秉持着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儿开闭门会的原则,所以选择了在全楚会馆,这地方谈论什么,不会被宫里的中书舍人记录在起居注里。

  大明本没有起居注,是万历元年起,张居正为了防止朝臣们说他威震主上威福之权,专门安排了人写起居注,他和皇帝说了什么,他张居正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了什么,都会在起居注中写明。

  万历起居注在万历十二年前,事无巨细的记录了万历皇帝的生活起居,在万历十三年之后,就开始出现各种记录模糊不清,到了万历十五年后,甚至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