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机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机

r />
  即便是真的血本无归,其实也无所谓,因为自从陛下启用了海瑞,这把大明神剑执掌了都察院后,想要给明公送钱的门路就彻底断了,政以贿成,没有门路给明公们投献,遮奢户多少有点心慌,即便是赔的精光,也算是配合陛下、明公的政令。

  日后陛下杀猪的时候,多少会念着点大家的忠君体国,给自己留个体面,给九族留条后路。

  这是第三个理由,也是最大的理由,当然,姚光启没跟林辅成说明,势要豪右有势要豪右的烦恼,士大夫有士大夫的烦恼。

  “我明白了。”王德欣思索再三,败下阵来,选择了认输,他已经诡辩一次了,再纠缠,斯文扫地。

  他诡辩就是诡辩林辅成说的白银流转,其实他提出的‘拦路抢劫’的问题,林辅成完全可以套用白银流转去解释,但是林辅成没有,自卸一臂的情况下,依旧打的他王德欣溃不成军。

  如果用白银流转去思考‘拦路抢劫’的问题,就发现理所当然了,白银流转的本质是商品的流转,而这也是大明从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的必然,需要修更多更多的路,才能沟通大明各地之间的商品,让商品流通更加频繁,促进经济蜕变。

  这一战略的实现,真正的关乎自由贸易,林辅成没有欺负人,而是换了另外一个角度去回答。

  王德欣再纠缠,就不礼貌了。

  “煤烟!”另外一位儒学士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工部嘴上说得好听,结果今岁还未寒冬,就已经煤烟遍地,科道言官问询,工部只知道含糊,推脱,一问就是不知道,层层相护!”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了,也很大胆了,因为指名道姓点到了工部,点到了汪道昆,这其实是很直接的指责了。

  “你不喝热水吗?你不吃熟食吗?”林辅成眉头紧皱的开口说道:“煤是开门头等大事的柴。”

  “煤是肉,钢是骨,人是血,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就是筋骨皮,就是大明的希望,是困局中突破的唯一契机。”

  “唯一契机。”林辅成重新确认了一遍。

  只有蜕变到商品经济,才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真的将强人身依附关系转变为自由雇佣关系,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就是唯一契机。

  所有的制度都是基于当下现实,而不是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而出,否则无论设计的多么巧妙,都会是理想国照进现实,把现实引向深渊的幻想制度,这一点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历史证明。

  “林大师,为何是唯一契机呢?”朱翊钧好奇,林辅成是如何从自由方面得到这一论证的。

  “从哪里开始说起呢?”林辅成的表情格外的唏嘘,他看着所有人低声说道:“西山煤局要抽水,无论怎么做,都只能抽水到三丈左右,扬程无法超过三丈,民报的往复式抽水机,是风箱改来的,后来格物院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实验,马拉铜球;再后来格物院格物博士焦竑发现了气压和体积成反比;格物院院长德王发明了高压锅。”

  “西山煤局需要数千匹驽马,拉动辘轳畜力绞盘牵引来排水,后来终于有了往复式蒸汽机。”

  “从万历二年民报论抽水机开始,已经八年了,蒸汽机从无到有,往复式蒸汽机终于问世,即便是德王殿下坚持高压蒸汽轮机路线,但是殿下从没有否认过往复式蒸汽机的路线,甚至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为何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是唯一破局的契机?因为蒸汽机啊,是奇迹,是大明前进的最可靠的动力,我想象不到更加可靠的动力了。”

  林辅成碎碎念了很久,说到了西山煤局煤炭产量,说到了钢铁产量,说到了毛呢官厂,说到了造船厂的蒸汽烘干,他其实也说不准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朱翊钧听懂了。

  林辅成是唯生产力论,他认为生产力达到了,所有人都会获得自由,即人人都可以无羁绊之谓也。

  而蒸汽机就是实现他理想国的那个最重要的东西,生产力的革命。

  他的学说在逻辑上已经完全自洽。

  朱翊钧点了点头,示意林辅成继续他的表演,他对林辅成的观点是极为认可的,大明正在缓慢一点点的步入生产力革命的年代,而蒸汽机会依托于煤钢联营的基础上蓬勃发展。

  是的,物质丰富之后,会有更多人受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进而获得更多的技术进步,物质更加丰富,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朱翊钧走到这一步,用了十年,在张居正、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王国光甚至是王崇古的辅弼之下,跌跌撞撞的走到了这一步。

  “呼,还好出了个林辅成啊。”万士和坐到了天字号包厢的座椅上,对于台下的舌战群儒不怎么关心,因为林辅成不会输。

  林辅成被为难的这几个月时间,的确难熬,但他还是读完了那些难啃的书,甚至践履之实的调查走访了西山煤局和毛呢官厂,结合自己行千里路的经验,成为了立会讲学的大儒。

  “大宗伯有压力吗?最近朝中都是攻讦大司徒和大司空的奏疏。”朱翊钧看万士和如释重负的样子,笑着问道。

  万士和摇头说道:“那倒不是,这次的思辩,臣若是出手,反而不美。”

  不要在扫水洗地之事上,挑战万士和,万士和还没有出手,他一旦出手,就一定会平定风波,但已经贴死了帝党标签的万士和出手,有可能适得其反,民间不能公开讨论,就会私下联袂,那时候更加危险。

  但现在,松江自由学派在前面冲锋陷阵,这就是民间风力舆论的较量,朝廷反而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处理此事。

  这是万士和最想看到的结果。

  “陛下,有个事儿,工部上了道奏疏,说要换通和宫的玻璃,陛下给否了。”万士和反而说起了朝中的一件事,汪道昆询问万士和陛下否决这个提议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