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百一十八章 越劝仁恕,陛下越是无情

第七百一十八章 越劝仁恕,陛下越是无情

正是这两种解法,奠定了大明京营和水师的战无不胜。

  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谨防这一仗,打成养寇自重和拥兵自重。”

  “先生!”朱翊钧有些讶异的看着张居正说道:“先生,富国强兵是万历元年先生首倡,大明军全饷,也是先生在万历三年推行,万历六年执行的新政。”

  振武这件事,可是张居正新政重要部分!现在张居正反而提醒皇帝,防止打成养寇自重的烂仗。

  “陛下,振武和防止养寇自重,这不矛盾。”张居正十分肯定的说道:“若是真的打成了养寇自重的烂仗,那就要议和,快速结束战争,绝对不能因为朝鲜,耽误了大明新政的推行。”

  “战争现在还没开始,朝廷应该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沉默了片刻说道:“先生所言有理。”

  张居正的意思非常明确,不要让朝鲜半岛的局势,拖累大明的发展,打断大明新政的进程,大明利益高于朝鲜利益。

  他的话也是一种未虑胜先虑败的慎重,作为决策者,作为大明亿兆瞻仰的皇帝,要保持足够的理智,分得清楚轻重缓急。

  朱翊钧对此深表赞同。

  中原王朝历代的战略,向来是对北方防守,对西域则是强横时进攻,衰弱时防守,对西南也就是岭南诸国,一般取攻势,而朝鲜半岛,因为战略纵深不深,面积不大,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等诸多方面原因,对中原王朝威胁较小,理当不是战略方向。

  可历史往往不讲道理,朝鲜半岛方向,往往会发展成主要战略方向,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三战皆败,最后连隋朝都灭亡了。

  而到了唐朝,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大唐可谓是世界最强帝国,也用了整整五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才彻底摆平了东北方向战线,唐王朝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受东北线的牵制和拖累,唐在北线对突厥、薛延陀作战和西线对吐谷浑、吐蕃、西突厥作战都受到很大影响,常常陷入战略被动,兵不敷用。

  大明正在重开西域,如果走了唐王朝的老路,东北方向的战线,打成了养寇自重的烂仗,大明朝重开西域就成为了镜花水月。

  唐初明相房玄龄在弥留之际,给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了遗言: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

  房玄龄说,陛下威名功德已经足够了,开疆拓土也可以停止了,如果高丽上下有违臣节,就杀了他;侵扰百姓,就灭了他;如果势大威胁大唐,就除了他;可是没有这种危机,拖累大唐,只是为了隋朝雪耻,为了新罗报仇,就是收益小,损失大的行为。

  张居正在闭门会的谏言,和房玄龄的遗言,是一致的,不能因为朝鲜半岛的问题,拖累坐烦大明。

  而养寇自重的烂仗,就是拖累。

  “如果打成烂仗的话,其实也不必要议和,大明京营撤出,大明辽东军进入朝鲜,由李成梁父子负责,养寇自重就养寇自重吧,定期打开邪马台军港的笼门,放一点倭寇入朝,给宁远侯养寇自重杀着玩,也给倭国本土放血,未尝不可,先生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

  可控的养寇自重,一种很无情的玩法。

  议和对大明而言,是一个非常耻辱的选择,这种骨鲠,到了崇祯年间,成了一种拖累,崇祯皇帝面对建奴,有意议和,但朝中风力舆论,逼着他不能议和。

  朱翊钧思前想后,也不是非要议和,就这么拖着也未尝不可,反正辽东军本身就搞过养寇自重,大明也要灭倭,战场在朝鲜不在大明,每到这种拼血条的环节,大明的血条就会让敌人绝望。

  “啊?”张居正看向了陛下,有些惊疑不定,陛下这番话,当真是冷酷无情,养寇自重的烂仗,居然给倭国放血,而且只要倭寇定期进犯,朝鲜人就会记得被倭寇荼毒的恐惧,有利于大明在朝鲜半岛的统治。

  张居正这一辈子,可谓是无所不能的一生,只要他还活着,就没人敢颠覆新政,如果说有哪些遗憾,那就是张居正劝了十三年的仁恕之道,越劝,陛下越是无情。

  “臣以为善。”张居正认可了陛下的无情。

  戚继光欲言又止,他要是把陛下那一套天花战法告诉张居正,恐怕张居正才会更清楚,劝仁恕的话,陛下是一点都没听进去,戚继光最后没说出来,那是陛下最后兜底的手段,此战,大明不见得赢,但一定不会输。

  李如松要带领三个骑营率先出发,先前往辽东,而后前往边境的九连城,等待粮草就位就进入朝鲜义州,大明军开始直接干涉。

  李如松再次成为了大明先锋将军。

  万历十三年腊月二十五日,朱翊钧来到了北大营武英楼,等待着校场点兵和开拔仪式的进行。

  朱翊钧将平倭副将军印端在手里,看着李如松,正色说道:“李如松,尔为大明第一悍将,朕素知尔之勇武,但先锋之责重大,切记不可轻功冒进,大明现在耗得起,万事谋而后定,若是朝鲜王出尔反尔,甚至和倭寇勾结在一起,就退出朝鲜,从长计议。”

  “到时候,朕再遣京营,将他们一网打尽便是。”

  朱翊钧将平倭副将军印递给了李如松,继续说道:“既接将印,须知肩负万人生死,不可掉以轻心。”

  大明皇帝往前凑了凑小声叮嘱道:“戚帅跟咱说,只有参透了胜负乃兵家常事这句话,才能为帅,你到了朝鲜,就好好打,打不过就跑,活着就是赢,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朝廷这头儿,咱给你顶着,不必为朝鲜拼命。”

  “啊?”李如松不知道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