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百四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梨树上长不出桃来

第七百四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梨树上长不出桃来

斥了眼底,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皇帝、次辅弄这个厂子,他们这些匠人何去何从?陛下、次辅要他们一点钱罢了。

  大多数缴纳月例银的匠人们,心里就一个想法,那就是这钱最后都给了王次辅,甚至是皇帝。

  熟读生产图说,劳动价值论的王崇古,深切的知道,劳动是有价值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劳动报酬获得经济地位,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所以,劳动使人自由。

  没有劳动,就没有自由。

  匠人心中有枷锁,来自陛下次辅的恩情、来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自妻子脸上的笑容,匠人身上的枷锁越重,他们就越不敢反抗,哪怕是面对本来和他们一样的匠人,也不敢升起反抗的心思。

  儒以文乱法,武以侠犯禁,得读书才能清楚,自己得到的一切,不是皇帝的恩情,是自己努力的回报,因为刚刚废除贱奴籍的大明,并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共识。

  除了普遍没有读书之外,就是官厂的物质还没有丰富到一定程度。

  “最少也要毛呢官厂全都变成了机械工坊,才有这个基础,臣把这个事儿,想的太简单了,陛下,臣的错。”王崇古说明了工会的另外一个条件,除了普遍教育之外,就是物质基础。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利润增加,匠人们获得更加丰厚的劳动报酬,才能完成工会制度的建设。

  即便是在大明官厂里,依旧有溺女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重男轻女的普遍共识,因为匠人们手中的资财,并不足以让他们认同,生男生女都一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刘七娘领养的是个男孩。

  要改变人们的普遍共识,需要物质足够的丰富,不用为生计奔波,才有可能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王次辅要放弃了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经历了这次失败,王崇古会不会放弃这个想法。

  王崇古非常坚定的说道:“不会!陛下,这是官厂的最重要的一步探索!”

  “获得足够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必然要给予政治地位,这是斗争卷的总纲常,如果不给予工匠符合他们身份的政治地位,官厂必然失败,这条路走不长,走不远,甚至臣死了,官厂就得散架了。”

  王崇古有焦虑,他十分迫切的希望给人间留下点什么,人越老不是越怕死,而是越怕自己活的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焦虑,就是害怕官厂失败,所以才会做出尝试和探索。

  “王次辅才七十岁,正是闯荡的年纪!”朱翊钧再次鼓励王崇古探索,这是官厂规模不断扩大,必须要面临的考验,跨过去不代表一马平川,有新的矛盾在等着,可得跨过去,才能面对那些新的矛盾。

  “周良寅是晋党来着?”朱翊钧忽然开口问道。

  王崇古俯首说道:“是,隆庆五年时候,他拜高拱为座师。”

  “他在山西的清汰,试点成功了。”朱翊钧告诉王崇古一个好消息。

  天下事儿,哪有那么轻轻松松的成功。

  走了十年的路,周良寅辛辛苦苦垦荒,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原谅,换到一个机会,一上任,就在大同府广灵县精简、裁撤地方臃肿衙门,周良寅碰了满头的包,以失败收场。

  “他成功了?”王崇古不敢置信的问道。

  “啧啧,咱听说的时候,也是和王次辅一样惊讶,广灵县,十万人的县,养了三千的官吏,万历十年,他刚一上任,就开始裁撤,但没人干活,衙门差点停摆,只能把人找回来,这一次,还是广灵!裁撤掉一大半,现在只有不到600人了。”朱翊钧说起了周良寅的成功。

  周良寅自己都要放弃了,是广灵县本地的乡贤缙绅跑到大同府找周良寅请愿,一连闹了六七次,周良寅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当时周良寅上奏要在广灵县大刀阔斧的裁撤,完全是因为到了不裁不行的地步。

  在事情出现反复时,周良寅意识到事不可为,果断放弃,那时候他刚刚获得皇帝的原谅,不愿意犯下更大的错误,招致皇帝对他的不信任,尤其是对他能力的怀疑。

  但很快,当地乡贤缙绅发现,广灵县书吏衙役的规模,已经不受他们控制的膨胀了起来,而本来受制于乡贤缙绅的衙蠧们,很快就因为规模的扩大脱离了乡贤缙绅的控制。

  人一旦羽翼丰满,就绝不甘心屈居于人下,衙蠧们在短短一年时间就从1078人增加到了两千余人,无数穷民苦力投奔到了这些衙蠧名下,衙蠧们巧立名目、催逼税科、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苛捐杂税,都收到了他们这些老爷的头上,乡贤缙绅求到了周良寅身上,本来的抗拒变成了配合,广灵县的清汰顺利进行,从三千余人降低到了不到六百。

  “周良寅在整个山西开始了清汰,朕希望他能成,虽然这件事不太好办,但事在人为。”朱翊钧对周良寅清汰仍然持有比较悲观的态度,广灵县比较特殊,其他地方不见得能成,但广灵县也是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周良寅就是做成了。

  “这东西是什么?”朱翊钧盯着那台滚筒式的机器,看了许久了。

  王崇古笑着说道:“羊毛清洗虽然能洗去大部分的污渍,但仍然有点脏,而且有的时候,原料堆积和运输,都会让羊毛变得板结,就像是弹棉花一样,需要先把棉花弹的松软才能填充。”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个东西了,最开始是完全手工的,把毛丛撕开,用木棒敲打、弓弦弹松,都是办法。”

  “后来匠人们就发明了这个东西,加快了生产速度。”

  皇帝关心的机械,官厂学名叫开松机,而匠人们把它叫做弹棉花机,快速旋转的滚筒上带有勾刺,将板结的棉、羊毛勾下来,快速旋转,将毛上剩下的一些污渍甩出去,让板结的原料变得蓬松,方便加工。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