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武侠仙侠>元朝战争史> 第3章 元廷风云:朝堂上的意外逆袭

第3章 元廷风云:朝堂上的意外逆袭

  晨曦初露,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落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仿佛连呼吸都能听到回声。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目光却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今日的焦点——那个年轻的帝王陶毅,以及他身旁那位权倾朝野的丞相伯颜。

  伯颜率先打破了沉默,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缓缓地展开了手中的奏折:“启禀陛下,臣以为,先帝遗留的‘开河济民’工程,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臣这里有一份详细的方案,恳请陛下御览。”

  伯颜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陶毅的心头。

  陶毅知道,这个所谓的“开河济民”工程,不过是伯颜中饱私囊、排除异己的幌子。

  他早就在“历史洞察之眼”中看到了这一幕,看到了那些被虚报的账目,看到了那些被强征的民夫,看到了那条根本无法完工的河道……

  陶毅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他缓缓地站起身,目光如炬,直视着伯颜:“丞相的方案,朕已经看过了。只是……”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让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朕有几处疑问,还望丞相能够解答。”

  伯颜心中一惊,他没想到陶毅会如此直接地发难。

  按照常理,年轻的皇帝应该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或者至少是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

  但陶毅的眼神,却像一把锋利的刀,似乎要将他所有的伪装都剥去。

  “陛下请讲。”伯颜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努力保持着镇定。

  陶毅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朝堂的每一个角落:“丞相的方案中提到,需要征调民夫三十万,耗时三年,耗银五百万两。可是,朕记得先帝在世时,曾有大臣提出过类似的方案,只需民夫十万,耗时一年,耗银一百万两。为何丞相的方案,会多出如此之多?”

  这番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

  官员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对伯颜的方案也心存疑虑,只是碍于他的权势,不敢公然提出。

  伯颜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陶毅竟然对这些细节如此了解。

  他定了定神,开始反驳:“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物价飞涨,民夫的工钱自然也要水涨船高。而且,臣的方案中还包括了对河道的拓宽和加固,这都是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避免日后出现问题。”

  伯颜不愧是老奸巨猾,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甚至还隐隐地将陶毅置于了不顾百姓死活、质疑工程质量的境地。

  一些原本对伯颜有所怀疑的官员,开始动摇了。

  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伯颜的说法。

  陶毅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向他袭来。

  他知道,如果这次不能扳倒伯颜,以后自己将会更加被动。

  他强行压制住因为使用“历史洞察之眼”而带来的精神力消耗,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在朝堂上响起:“陛下,臣女有话说!”

  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声音的来源——一个身着素雅长裙的女子,正款款地走上前来。

  是江瑶!

  陶毅心中一震,他万万没想到,江瑶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朝堂之上。

  按照元朝的规矩,女子是不得干政的,更不用说参与朝堂议事了。

  伯颜的”

  江瑶向陶毅行了一礼,然后转向众人,朗声道:“臣女听闻,丞相大人提出的‘开河济民’工程,乃是为了造福百姓。臣女不才,但也曾与阿鲁浑萨理先生探讨过此事。”

  听到“阿鲁浑萨理”这个名字,朝堂上又是一阵骚动。

  阿鲁浑萨理是元朝着名的学者,精通天文地理,对水利工程也颇有研究。

  “阿鲁浑萨理先生曾对臣女说过,开凿河道,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顺应水势。如果一味地追求宽阔和深度,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江瑶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她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缓缓展开:“这是阿鲁浑萨理先生根据实地考察绘制的河道图,以及他对工程的建议。他认为,按照丞相大人的方案,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会破坏原有的水系,导致洪涝灾害。”

  江瑶的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阿鲁浑萨理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研究成果,足以让任何人信服。

  陶毅心中涌起一股狂喜他感激地看了江瑶一眼,然后再次转向伯颜:“丞相大人,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

  伯颜的脸色已经变得铁青,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阴谋,竟然会被一个女子给破坏了。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

  朝堂上的气氛,已经完全倒向了陶毅。

  官员们纷纷指责伯颜,要求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陶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

  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地掌握了主动权。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