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穿越成王者> 第13章 将中医发扬光大

第13章 将中医发扬光大

式,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加大中药新药研发投入,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利用基因技术、细胞实验等手段,开发更多疗效显着、质量可控的中药新药。提升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产业品牌,让中药走向世界,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二是积极促进中医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旅游方面,开发中医文化体验主题的特色旅游产品,像中医养生旅游线路,游客能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亲身感受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体验中医传统疗法,如艾灸、拔罐等,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品尝养生药膳;在养老领域,探索创新中医养老服务模式,把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融入养老服务,建立中医特色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中医体检、养生调理、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健康养老服务;在文化产业方面,挖掘中医文化内涵,开发中医主题的书籍、影视、文创用品等,如拍摄讲述中医传承故事的纪录片,出版中医科普读物,设计带有中医元素的文创饰品,拓展中医产业发展空间。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推动中医产业的发展,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文化,让中医文化深入人心。”

  张轩听得频频点头,不禁赞叹道:“李兄,你的这些想法真是高瞻远瞩啊!如果真能实现,中医必将迎来新的辉煌,再次在华夏大地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回溯彼时,朝代之中瘟疫如恶魔般横行肆虐,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街道上,病弱的身躯随处可见,呻吟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碎。李炎在朝堂上满脸焦急地对大臣们说:“如今瘟疫横行,百姓受苦,现有的医学技术却难以遏制疫情蔓延,大家可有良策?这关乎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朝堂上一片寂静,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唯有李炎那急促的呼吸声在殿内回响。

  李炎心急如焚,当即吩咐管家:“你速速广纳贤才,务必招募到资深的老中医,哪怕重金聘请也在所不惜。告诉他们,如今百姓深陷苦难,急需他们的医术来拯救。每一位医者,此刻都肩负着拯救苍生的重任。”管家领命而去,李炎望着管家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借助当下的医学成果,填补这场瘟疫带来的医疗空白,让中医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飞跃,跨越千年时光,提前达到更高发展层次。面对西医在治疗急病方面的显着成效,李炎大胆设想:“或许我们可以将西医的优势融入中医体系,让两者相互借鉴、融合,形成全新医学模式。比如,在诊断方面,借鉴西医先进的检测设备,如x光机、ct扫描仪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治疗方面,结合中医的整体调理和西医的快速疗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先用西医的药物迅速控制症状,再用中医的调理巩固疗效,恢复患者的元气。”

  他让系统帮他搜索了一些南宋名医: 张杲:1149 - 1227年,出生于医家世家,祖父、父亲均为名医。他自幼承家学,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较高,既从事临床诊治工作,又搜集整理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着有《医说》十卷。这部着作犹如一座医学宝库,里面记载了众多珍贵的医学典故和实用的药方,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朱肱:约11世纪至12世纪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佑三年进士,对《伤寒论》深有研究,被征为医学博士,着有《伤寒百问》《南阳活人书》等,首创伤寒理论研究法,强调脉证合参辨别病证表里阴阳。他的理论和着作,为中医在伤寒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上开辟了新的思路,让医者们在面对复杂的伤寒病症时,有了更科学、更准确的判断方法。

  严用和:约1199 - 1267年,字子礼,江西庐山人。12岁从名医刘开学习,17岁行医,结合30余年临证经验着成《济生方》,后又着《济生续方》,强调脏腑辨证、脉因证治,重视脾肾保健,对明代命门学说和温补学派形成有推动作用。他的着作和理论,为中医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让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能从更深入的脏腑层面去分析病因,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陈言:1121 - 1190年,字无择,祖籍乐清,生于青田,后定居温州。他是中医病因学的奠基者和病因辨证方法的开创者,着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致病因素归纳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这一理论的提出,犹如一盏明灯,为中医在病因分析和辨证论治上指明了方向,让医者们在面对疾病时,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找到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施发:1190年 - ?,字政卿,号桂堂,永嘉人。着有《察病指南》《续易简方论》,《察病指南》是现存较早的诊法学专着,书中首次创造性地绘制了33幅脉象示意图,对推广脉诊和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这些脉象示意图,让抽象的脉象变得直观易懂,大大提高了脉诊的准确性和普及性,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自明:约1190 - 1270年,字良甫,自号药隐老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出身中医世家,擅长大方脉,潜心于产科外科,着有《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和外科专着,对后世妇科学和外科学发展影响很大。他的着作,为中医在妇产科和外科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无数女性和外科患者受益。

  李炎把这些有名的西医名单交给管家,让他去安排人寻找这些名医,只请口碑好的,找到他们就说我这里有几本医学名着让他们一起参考,《本草纲目》:李时珍着,耗时27年完成。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为60类,对药物的名称、产地、修治、气味归经、主治、附方等进行了详细论述。这部巨着,是李时珍一生心血的结晶,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着作,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的医学、哲学、文化内涵的百科全书,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草备药》:汪昂着,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本草着作,所选药物多为常用药,论述简明扼要,对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炮制方法等均有介绍,便于初学者学习和临床应用。它就像一把开启中药世界大门的钥匙,让初涉中医的人能快速了解常用中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方法,是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温疫论》:吴有性着,提出疫病起源于戾气,从口鼻而入,主张用正治法治疗温热病与温疫,为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瘟疫横行的时代,这部着作犹如黑暗中的曙光,为医者们提供了全新的疫病防治思路,让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和治疗有了质的飞跃。

  《温病条辨》:吴鞠通着,强调以寒热并调的原则治疗温病,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将温病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为温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