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说。”一个颤颤巍巍的老臣出列,正是吏部尚书彭老大人。这位可以说是,方阁老致仕之后,朝中资历最老的人。由于吏部尚书位置特殊,所以这数十年来,都没有吏部尚书入阁的说法。
本朝之中,内阁称之为内廷,六部九卿则是外廷。
内廷之首是首辅,而外廷之首便是吏部尚书。
哪怕王尚书身为户部尚书,且还入了内阁,论在外廷的影响力和吏部尚书也没得比。
见得这么一位元老重臣出言,连老皇帝也不得不正色以待。
而彭老大人接下来的话,又是石破天惊。
原来老大人觉得自己年纪大,已经处理不了国家要务,所以请求致仕。
其实在此之前,彭老大人已经请求致仕了两次,皇帝都照例挽留。
如今是第三次。
按流程,第三次应该得允许了。
众臣只是没想到,彭老大人居然在这个节骨眼致仕。
不过彭老大人也说得很有道理,平定兵变之后,作为边境重镇的云州,事后文官的处置和安排,都是十分重要的事。
他年老心衰,怕做不好误了国家大事,如今请求致仕,也是为了让朝廷再派一位年富力强的大员接任吏部尚书。
而按照惯例,如果吏部尚书致仕,有资格竞争吏部尚书位置的便是,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以及没入阁的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重臣。
其中主要还是吏部左侍郎和左都御史来竞争。
论官位,自然是左都御史更大,其与尚书是平级的。
但吏部左侍郎作为默认的小天官,序列隐隐然还是更靠前的。
另外,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乃是清流之首,等于是保守派天然的领袖。
这吏部尚书的位置一空出来,事情甚至比云州兵变还要大条。
说到底,官兵兵变,也不是稀罕事,归根结底就是要饷。
如今的左都御史和户部王尚书的妻弟是姻亲关系。
看到对方拼命使眼色,老王立刻懂了对方的意思。他也在权衡利弊,吏部尚书的候选人中,显然是左都御史霍景上位对他最为有利。
而且如今的吏部左侍郎老张的把兄弟右佥都御史吴大人又是徐青的恩师。他和徐青因为玉亲王的事,多少有些不对付。
让老霍上位,自然比老张上位要强。
这边,老皇帝在吏部彭老大人的求肯下,应允了对方致仕的要求。王尚书立马跳出来说,国事为重,他决定放下和兵部尚书的争执,并准备立马让户部配合准备钱粮军需等,并向举荐派左都御史这位朝廷重臣去解决云州兵变的事。
霍景有了平息兵变的功劳,回来之后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自也是顺理成章。
而且要想平息兵变,没有户部支持,怎能成事?
朝堂争斗终归是以妥协为主。
这边老王不反对军机处的设立,首辅这边退一步,将吏部尚书的位置交出去,也是应该的。
关键是户部还卡着平息兵变之事的脖子。
首辅见着这位昔日的盟友,如今变法事业刚刚起步就跳反,虽说投靠玉亲王乃是任何一个朝堂大员都会做的正确选择,而且在其他变法政策上,户部也和过去一样支持,但他心里也颇不是滋味。
做大事必须要揽权。
权力不在自己这边,别人再帮忙,做事情也是不安稳的。
因此吏部尚书的位置断不能落在保守派手中。
他缓缓道:“臣保举一人,必定能平息此次兵变。”
他缓缓取出一份奏疏,在老皇帝同意之后,传阅给众人。
正是冯西风此前写的奏疏,里面有提醒云州兵变的内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纵然是纸上谈兵,也是深入研究过的。
众人看后,确实内心认可了冯西风的专业能力。
左都御史霍景此时身在局中,也不好发布意见。
王大人只能硬着头皮道:“冯大人虽然有些地方剿匪的资历,但到底做官未久,品级不够,威望不高,万一招抚不力,怕是会坏国家大事。”
首辅道:“那就给冯西风加一个军机处协办军机大臣的头衔,这事由军机处专事专办。”
王大人仍是据理力争道:“元辅,冯西风到底威望不够,还请元辅慎重。”这时候,决定致仕的吏部尚书彭老大人忽然笑起来。
老皇帝:“彭大人笑什么?”
彭老大人连忙出列请罪,随即道:“老臣觉得,冯西风此去云州,必定能平息兵变。”
“哦,为何?”老皇帝饶有兴趣道。
“因为他的女婿叫徐青。”
此言一出,众臣工都安静了。
徐青啊,虽然只是一个解元,但是朝堂近来诸多大事,都有徐青的参与,剿灭南直隶的水匪,平定海患以及东山省的兵变……
此人出手,一向都是雷霆万钧,干脆利落,从无败绩。
唯有处在众臣工中,品级最低的冯大人老脸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