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得了好东西,已经拿出去炫耀一圈,屁股后面跟回来一堆小孩子。
老太太又赶忙把东西全拿到房间里藏起来了。
黄妙妙也一手拿着香甜的面包,一手提着红色的袋子,开心地边吃边往外婆家走。
她和她手上的面包,跟骑着新自行车的宁时秋兄妹俩一样,收到了一路上所有孩子羡慕的目光。
而这时候,宁家人除了住在县城教师宿舍的宁老二一家,其他人已经整整齐齐地围着饭桌坐了一圈,准备吃午饭。
宁时春把椅子拉到宁绍明身边坐下:“三叔,刚刚你让小秋给我的面包太好吃了,我还想吃,还有吗?”
赵如月没觉得什么,王海燕先受不了了。
她冲着贪吃的儿子翻了个白眼,觉得很丢人:“宁世春你几岁了?还跟着小孩一样跟人讨食,要不要脸?”
宁时春是真不觉得丢脸:“这是我亲三叔,自家人又不是外人,怎么就不能问了?”
“你还敢顶嘴!”王海燕伸手就要往儿子身上抽,她就没见过贪吃成这样的!
宁绍明赶忙拦了一下,打圆场:“没事没事,大嫂别打孩子,小春说的也有道理,我是他亲叔,没什么不能问的,面包而已,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孩子想吃就吃了,我记得应该还有,我让小秋去拿。”
他说着看向宁时秋:“小秋去看看还有几个,够分的话,给你堂哥堂姐都拿一个。”
宁时秋放下筷子,跑去房间带着两个面包出来,分别递给堂哥堂姐。
宁丹萍红着脸接过面包,宁时春却一脸得意,午饭也不吃了,说吃这个面包就行。
王海燕恨铁不成钢地瞪一眼洋洋得意的儿子,嫌弃地说:“还孩子呢,他们这一代,他是当大哥的,明年就十八了,还没个正行!”
她看了看坐在旁边一声不吭吃着饭的弟妹。
原本还想着小叔子夫妻俩混得好,年后托他们,带她这个快成年了,又不爱读书,中专、高中都考不上的儿子一起出去打工,给他找个好工作。
可儿子这个不稳重的死德行,让她怎么开口?
第34章
王海燕难得连吃肉都没胃口,满心琢磨该怎么再找机会跟小叔子夫妻俩开口。
然而接下来宁绍明扔了个响雷,惊得他们下巴都要掉了。
“我跟小月出去一年,存的钱够还债了,明年不打算再出去。”宁绍明脸色平静地说出这话,其他人却很不淡定,尤其是老大一家。
王海燕想让儿子出去给家里挣钱,自己跟丈夫留在家里盯着老家的东西,避免自家以后在外地,不知道家里有什么,分家的时候吃亏。
可宁绍贤看弟弟疑似遇到贵人,他也想出去碰碰运气:“你们俩不出去打工,两个孩子怎么办?”
宁绍明:“大哥你这话说的,我以前在家,兜里也没什么钱,两个孩子不是养得挺好?”
“那怎么一样……”宁绍贤觉得现在养孩子跟以前不一样,可他又没带过孩子,也不管孩子学习,具体怎么不一样,他说不出来。
还是王海燕补充:“现在的孩子讲究吃好穿好,读书也费钱得很,跟我们以前可不一样,要上什么兴趣班、补习班,你们不出去挣钱,以后小秋和小夏只能眼巴巴地羡慕别人家孩子,你俩不心疼啊?”
赵如月借着往嘴里送饭的动作,遮住脸暗地里撇嘴,继续去鹏城,自己孩子才要眼巴巴地羡慕别人家孩子呢!
宁绍明继续说:“我在鹏城学了手艺,在家干挣的可能不如去鹏城挣的多,但是肯定比以前什么都不会强点,养家没问题。”
“你学了什么手艺?”黄秀华和宁达老两口齐声问。
他们原本也不赞同三儿子两口子明年不去鹏城,可宁绍明有手艺又不一样了。
看看三儿媳娘家,以前有个老中医,她三叔继承了这门手艺。
自从改革开放,允许私人经营后,她三叔在家开个医馆,不用出门就能把钱挣了!
现在上了年纪,成了老中医,越老越吃香,还特别受人尊敬。
老赵家因为有这门手艺,发展出不少人脉,后代学医的也不少。
跟赵如月同辈的人里,只要愿意学,现在都有工作,有的在县城的医院当医生、护士,有的在镇上卫生院工作。
当初要不是赵如月实在对学医一窍不通,现在八成也能捞个铁饭碗端着。
本来按照分家的规矩,老宅分成的两个院子,要按着排行,先分给老大和老二。
轮到老三,要是家附近没有空地建房,就只能申请其他地方的空宅基地。
他们老两口为了让赵如月父母同意赵如月嫁过来,以后能沾点老赵家这方面的光,生生改了这个规矩,承诺把老宅分出来的一个院子给老三夫妻俩。
老两口当初也盼着赵如月哪怕当不了医生,至少也能当个护士。
再回她娘家找找关系,拉拔一下老三,最好夫妻俩都端上铁饭碗。
这样他们家三个儿子,老二、老三都端上铁饭碗,有编制成了干部,不能分农村的地,家里的地就可以全给老大。
到时候老二、老三有工作,老大有地,三个儿子都能过得滋润。
谁知赵如月学医是真不开窍,期盼中的铁饭碗打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