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自己父亲就差将谋朝篡位直接说出来了,你要说曹操都到了这个地步,一点野心都没有,别说别人信不信,曹操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可有的时候王莽周公不过一念之差,而不管想要当什么,如今都还时机未到。
他只是打败了袁绍,看起来占尽了优势,可当年袁绍来势汹汹之时,又何尝不是占尽了优势呢?
袁氏两兄弟的前车之鉴便在眼前,哪里便要傲慢的去重蹈覆辙呢。
与袁曹双方的攻守战不同,跑到刘表这里来的刘备日子过得可就安稳多了。
安稳,在刘表这里也可以跟一成不变、毫无进步划等号。
虽然很多人都在蛐蛐刘表毫无进取之心,但人家确实将自己的地盘治的很好,比之先帝在时犹有胜之。
虽说乱世之中难有太平之地,刘表这边也不是完全没有战事,但他的战事太过缺少进取开拓之心。
当年对方单骑入荆,董卓的忌惮名单上都有他的姓名,谁不当他是当世人杰,谁想如今身为汉室宗亲,不想着如何匡扶汉室,反而一直在这里固守观望。
难道如光武陛下那般的人,是可以这般等出来的吗?!
刘备是真的忍不住想要叹息,虽然在外人看来,如他这般东奔西走全无安身之处的人,叹息一州之主不思进取,简直像是伺候人的奴仆可怜他衣食无忧的主子,可笑至极。
可人若胸无大志,莫说一州之主,便是四州之地,半面江山在手,也不过迟早失去的存在而已。
须知这地界所有,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况乱世耳。
荆州贤才何其之多,刘表推崇文士却难用贤才……
不过叹息归叹息,刘表对他还是很不错的。
人家不思进取,那只能说是胸无大志,属于事业心方面的缺失。
可你要是忘恩负义,那就是道德品行上的缺失了。
在慷慨接纳张绣驻扎宛城,结果对方投降曹操,直接导致自己失了南阳一郡之后,刘表让刘备去北边帮忙防御曹操来袭。
其中可能怀有带着防备的驱逐,但这又如何能说不信任呢。
刘备虽然胸有大志,但自身经历就是在各路豪杰手底下办事,倒不会对这种安排有什么被侮辱的感觉,这完全就属于是自己的老本行。
带着兵将,刘备来到了刘表给自己安排的叶县。
虽然没有立刻迎来曹操军队的进攻,但倒是听说了曹操再次地盘扩张的事情,当听到这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是陆离时,刘备想起许都的天子,不由长叹一声。
那曹操怎么便就这般好运呢,有进取之心的人,又得到了一群能够辅佐他进取的有才之士。
刘备因为在叶县防范曹操来袭,不免对其消息多加关注,对于很多情况得知的倒是不慢。
然而他能够知道的也大多是粗略的过程与结果,其中更加详细的难以轻易探听,这次的开拓其实还要从一封自乐安郡送来的信件说起。
————————————————————
许昌。
当石锤拿着一封来自乐安郡的信件递给他的时候,陆离都不由在心里愣了一下。
这份怔愣并没有阻碍他拆信的动作,这封信来自乐安郡,写信人正是陆离曾经的郡丞,后来的乐安郡郡守——曹田,曹有牧。
当初陆离叫他徐徐图之,以待天时,那时袁绍势力正盛,而曹操无力北上,为了不吸引袁绍的仇恨,自然不可能对着对方在跟公孙瓒争夺的青州动手。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是曹操势力正盛,如何不算是天时已至呢?
曹田显然便是如此想的,所以才有了这一封信。
陆离思索片刻,拿着信便直奔曹操而去。
他到之时,郭嘉与荀彧、荀攸都在,正好省了不少找人的时间。
他们几个可以开个小会先判断一下,可以再召集更多人来具体分析。
事实上如果这里只有曹操一个的话,八成就是陆离将利弊分析陈述一下,要么曹操拍板决定,要么就是说“容我三思”。
当几个人都看完这封好似暗示“天时已至”,实则在说“青州上下喜迎王师”的信,不免向陆离问道:“这曹有牧为人如何,可能信否?”
陆离与对方实际相处的时间不过几年而已,如今更是许久未见,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互为帮凶了,有着同样秘密的人往往不会轻易背叛。
不过人心易变,陆离也没有说什么他一定是可信的,他只是说:“昔日与其相交,私以为当称君子。且袁绍势盛之时,他不曾相投以设诈,此时明公胜算更大,如何会反投袁氏?”
第182章热闹非凡
陆离虽然没有斩钉截铁的做担保说曹田一定可信, 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都是偏向于相信曹田。
又或者说,若不是他相信曹田,今日压根不会在得到信件之后跑来找曹操。
他说对方是君子, 这是人品上的信任。
分析对方没有帮着袁绍使诈的可能, 这是现实利益上的相信。
当然了,考虑到万事无绝对,乱世多奇葩,也不能排除对方在袁绍势力强大的时候没有投靠,那是因为对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