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只用了别人一半的时间和精力,经常在外面奔波,却能在省重点高中做年级前10守门员,媒体一写起这方面的事情就直呼变态。
学习压力已缓解,他的签售活动就更从容了。
6号到首都,没敢办在商场里,去工体开了个专场。
当天又是呼啦啦的人山人海,媒体从十二三家扩大到四五十家,全都来凑了热闹。
可惜,今天没有再发生特别的事情,就很喧闹的签了一千多本书,然后报纸上一股脑写起了“方星河新书一星期破200万销量”的话题。
文化圈还在战斗,但是《少年的我》异军突起,终于回到它应该待在的位置上。
第一个遭重的自然是韩涵。
《三重门》在热度的推动下,比上辈子卖得更好,可惜,最大的热度永远都是方星河的,最大的消费热情也永远是方粉的。
叠加了《苍夜雪》被封禁的遗憾,好多粉丝购买《少年的我》时,经常会一次性购买5本甚至10本。
真的没有任何人引导他们这么做,而是好多方粉本着看一本收藏一本的心态,主动买了两本,然后莫名其妙的就激起了富婆们大量购买的欲望。
其实在前世,那些流量明星的粉丝大量填单,最初也是自发行为。
本着分享好东西的心态,多买一两本,送朋友送同学送亲属,这都再正常不过。
而只要有一个人多买就会有人跟风,而只要跟风的人一多起来,就会有粉丝进行攀比,根本没辙。
那些刷了七八遍哪吒2的人,能骂他们脑残吗?人家平时正常得很,有钱有闲有素质,也就在这一件事上轴了一次而已。
方粉现在也是类似的状态,有不少死忠以上的粉丝,买好多本向亲朋好友分享。
一时间,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当他们共同创造出一周200万册的销量奇迹之后,方星河第一次登上了人日的经济版头条。
标题很劲爆——商业奇迹背后的偶像逻辑,方星河正在改造我们的社会。
乍一看非常浮夸,但是大部分人对此还真没有意见。
每一个明眼人都知道,现在的200万销量,只是印刷厂和大货车的极限,而不是方星河的极限。
相比之下,韩涵堪称现象级的销量,也显得不过尔尔了。
媒体最爱拉踩,永远都爱,所以好大哥迎来了史上最可怕的“边角料式黑潮”,两天自闭,三天躁郁,强忍到第五天就开始跟人喷得热火朝天。
所谓的“边角料式黑潮”,意思是媒体不直接写韩涵,而是在主要写方星河相关话题时,在某个边边角角,把他拉出来嘲讽一番,或者树在那里做对比的靶子。
这比直接写文章开喷还残忍,别说韩涵忍不了,方星河看到后都乐不可支。
至于那篇讨论方星河商业价值和偶像逻辑的文章……其实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文里一顿爆夸方星河,然后分析偶像市场大有可为,毕竟不像电影那么重工业,乐观估计将会在很短时间里赶英超美……
撰稿人还是很有名气的一个经济学家,让方星河满脑门问号。
偶像行业的核心……算了,懒得理会他们,爱咋咋吧。
文章最大的后果就是让商家更加疯狂的去追捧财神方而已,麻烦的是王查理,关我方星河什么事?
相比之下,商业上的风头一时间完全盖过了内容上的讨论,但这根本无伤大雅。
其实对于内容的讨论已经在酝酿风潮了,只不过,杂文集这东西,可讨论的点太多太细碎,反而很难集中力量,爆发热点。
789号往回折返,大连、青岛、秦皇岛三场签售。
10号沈阳,11号哈市,12号飞魔都……
为了尽快把属性点满,他把全国主要大城市都跑了一遍,每场都有几千人能够近距离看到他的真实颜值,“方公子真美”的话题又开始霸榜互联网八卦圈。
此时的互联网和现实简直是两个世界,现实的报纸里各种宏大叙事,互联网上全是颜值审判。
单讲骨相,方星河在照片和视频里就是最最顶级的,而那些去过现场的网友还在那里疯狂安利:“方神本人绝对不上镜!真人比影像帅得多,骗你我死全家!”
由此而引发的震动,在娱乐圈相关板块里持续造成各种血流成河的场面。
不出意外的,方粉和锋迷干得最狠。
这时候的谢庭锋绝对不差,有人get不到他的颜值很正常,但是get到之后疯狂喜欢他那种棱角分明的桀骜感,更正常。
两边的厮杀,谁都没能奈何了谁,但是把老三和老四老五全都给干死了……
版面资源是有限的,两人共同制造出来的热度挤压所有其余男星的讨论空间,粉丝要么被AOE刮死,要么随大流改信,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至此,陆易的永不瞑目近乎于白播了,去年的热度一点没剩下,只能等重播之后从头再来。
李二鹏也挺倒霉的,现在全靠花边新闻活在版面里,而且每出现一次,就要被方粉和锋迷共同嫌弃:“这么丑的男人,你们到底是怎么粉上的?恋丑癖吗?”
爆杀。
就连此刻的焦叔都没有逃过颜值审判,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