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

赵淩叫了一声“沈二哥”,笑道:“以前你给我讲题,现在我给你讲工作。”

  景尚书过来看了一眼,说了一句客套话:“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就来问我。”都搞得定就别来找他。

  两人应了一声是。

  又过了一个月,新科进士们陆续返回神都,开始进入各自的实习单位进行培训。

  这时候就体现出在吏部干活的好处了。

  最优秀的一甲前三是皇帝的,剩下的人吏部可以先挑。

  这次比较特殊,状元赵王氏就是个挂名庶吉士,主要是负责筹建神都大学,需要很多人。

  赵淩也终于体会到了苦果。

  景尚书就天天笑话他:“以前你在市舶司的时候,天天找我们要人,现在知道难了吧?”

  赵淩嘴硬:“我那时候都被逼的自主招生了,招不到人还自己给他们上课培训。现在才哪儿到哪儿啊。”

  “你把这话跟王博士说。”景尚书只觉得天道好轮回。

  赵淩不敢说,说了不仅要挨骂,还要挨打。

  他现在都是三品大员了,还是个侯爷,天天都被娘打到屋顶上蹲着,像话嘛!

  赵淩唉声叹气,但该干的活还是得干。

  没人怎么办?

  大学里负责行政方面的职工还好说,甚至可以进行社会招聘,但负责教育的先生们不仅得专业方面有长处,最好还有相当的实务经验。

  可他总不能把在朝中好好干着的官员调去大学当先生吧?

  别说官员自己乐不乐意,就是乐意也没法一次调这么多,朝廷还运不运转了?

  赵淩就挤出时间来,跟赵王氏一起挨家挨户拜访一些致仕的官员们。

  离休返聘,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然后赵骅闹着要一起去。

  去就去了,偏赵骅破事特别多,一会儿要拿帽子,一会儿要拿汗巾,折扇换了四五把,茶具换了两三套。

  赵骅一上马车就见赵淩板着一张脸,顿时就怒了:“又怎么了?就许你天天跟你娘出去玩,还不许带我一个?”

  赵淩一个字不说,往窦荣肩头一靠。

  赵王氏白了赵骅一眼:“淩儿跟我办正事去,谁说出去玩了?”

  赵骅把手边的推窗打开,又把棚顶的天窗打开,再把旁边用浅色绣线绣了蝴蝶的窗帘挂起来:“办正事坐这么漂亮的马车?”又指指赵淩背后露头的一截钓鱼竿,办正事?

  马车车厢是赵淩设计的,工部下面新开了个车厂,其实就是在车上装了琉璃窗,不用夏天、冬天换轿厢,夏天也不用下着雨坐敞篷。

  赵淩还把自己原先去梁州时候设计的旅行用轿厢拿来参考,重新设计了房车,方便长短途旅行使用。

  这种设计仿造很容易,琉璃窗现在也不是那么紧俏的东西。

  只是工部的牌子摆在这儿,谁不追究大牌呢?

  还是皇后同款。

  皇后余姝本就貌美,坐个漂亮的新马车往城郊转一圈去踏青,引来他人争相效仿,让车厂的订单直接排到年底。

  至于其中赵淩给了皇后多少代言费,外人就不知道了。

  另外还有车厢内装饰用的各种坐垫、窗帘、配套的茶炉、储物格等等各种东西,更是卖断货,让景尚书嚷嚷着要革了赵淩工部郎中的职。

  新车车太畅销,以致于赵淩也只搞到两辆,其中一辆还是针对窦桓这个残疾人特殊设计的车,理所当然给到了窦桓。

  新车赵淩和窦荣平时都轮不到坐,都是赵王氏在用。

  赵骅早就想坐着新车和友人们出去吟诗作对,奈何没他的份。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邀请 吃饭问题

  窦荣觉得水灵就是蔫坏, 明明订的两辆新车已经放在家里,开始收拾最后的内部装修,但他就是不说, 非得看他爹闹别扭。

  嗯, 这也是一种父子情谊?

  他这种从小没怎么跟亲爹相处过的, 不太能理解。

  赵淩在车上坐了没一会儿, 就把靠背调低躺下了, 外头人看进来,只能看到三个人。

  赵骅研究了一下靠背, 发现还真能调节,很是稀罕, 走了一段路才发现:“这车不颠。”

  窦荣就给他解释:“装了轮胎和悬挂系统。”

  然后全程窦荣就跟他科普什么是悬挂系统。

  赵骅原本调低的靠背很快就调整了回来,如果不是车上不方便, 他还得拿笔墨纸砚出来记笔记。

  等到了拜访的一位前工部郎中家里,赵骅才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招摇地坐这辆新马车的原因。

  赵淩直接拉人看新马车, 还带着人钻底盘, 直接告诉人家:“喏,大学就是研究这个。”

  六七十的老头钻在车底东瞧瞧西看看:“国子监不是也有个工学院?”

  “国子监那个教的偏向于教怎么当一个工部的官员,大学教点实际的。”本来他对国子监有很大的期望,但实际运作下来, 并不如预期。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