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开战后,萧云嫣给所有参战国家的平价粮仓发出命令,停止了经营。
萧云嫣让师兄们将所有的粮食都收进储物袋里,然后带着粮仓里面的其他伙计离开平价粮仓。
所以战争开始之后,除萧云嫣的平价粮仓不开门之外,其它的粮仓趁机涨价,百姓们的生活才如此困苦。
现在百姓们要过不下去了。而且战争即将结束,这些敌国的军队也支撑不了多久了。萧云嫣打算将平价粮仓重新开放。
为了避免被抢夺,他会派更多的师兄们去看护粮仓。
卖粮的时候,只允许百姓们一次买少量的粮食,想要大批屯粮的,坚决不卖。而且他们打算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卖给百姓们粮食。
如果有那些买不起粮食的百姓,也会得到一些救济。
萧云嫣让师兄们每日在城门口处施粥。城中不仅有普通的百姓,还有大量的乞丐。
他们原本生活就十分困苦,靠别人施舍生活。如今人人都吃不饱,他们自然也没有食物的来源。
前一段时间,这些乞丐们也蜂拥着跑到城外去,跟着一起挖藕,采野菜,挖芦苇根。
现在这些食物也没有了,乞丐们无望地蜷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每日里,乞丐们攒足一些力量拖着身体慢慢地去城外,无论是什么东西,胡乱地往嘴里塞一顿。也可能是半枯黄的草,也可能是拿着一片树皮慢慢在嘴中嚼着。如果再不施粥,他们就要被饿死了。
城中的百姓们发现,第二天早晨,平价粮仓开放了。他们蜂拥而至,想要问问平价粮仓的粮价,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当告示贴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到那么低廉的粮价,真想赶快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在平价粮仓换上更多的粮食。
但是他们得知,每人每日只能买三斤粮食。这些粮食只够他们一家人吃的,并没有多余的给军队当做军粮。
这也是避免他们大量囤积粮食,把低价买的粮食拉到乡下,高价的卖给乡下挨饿的百姓。也避免这些粮食被他们大量买走之后,被军队征收。
即使每日每户三斤,至少能买到粮食了,而且价格低廉。百姓们纷纷排队,好在平价粮仓卖粮称粮的档口很多,不用排多久,百姓们就能买到粮食。
那些没有钱买粮的人,听说城门会有施粥的粥棚。只需自己拿自家的碗和盆去那里领粥。按每户的人数,每人可以领到一碗粥。
这个消息令城中的百姓无不欢呼。即使能买得起粮食的人家,也都端着盆去领粥。毕竟他们手中的银钱实在少得可怜。有免费的粥就可以省一顿。
平价粮仓并不在乎百姓们多领一份粥,他们不差这些粮食。只是因为避免这些粮食被囤积、倒卖或者是被军队征收,所以才弄得如此繁琐。
最开心的莫过于那些饿得头脑发昏的乞丐们。
因为乞丐们自己有的没有碗,所以平价粮仓这边给乞丐们准备了摔不破的竹制碗筷。专人专碗就发给他们。每天,他们用这个碗和筷子可以领到早晚两餐粥。
给乞丐们的粥比给普通百姓们的粥要多一些内容。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极度亏空。
所以萧云嫣特意让师兄们往这些乞丐们的粥里加了一些强身健体的药材。
另外,如果这些乞丐们有得病的,可以从粥棚免费领到相应的药丸,那里有坐堂先生帮乞丐们看病。
后来,不仅仅是乞丐们,还有城中百姓,有那看不起病的人家,也前来求坐堂的大夫帮忙看病。
这些大夫们来者不拒,只要是贫苦百姓,他们都会免费给治病的。
有了各地平价粮仓的开放,城中百姓在死亡线上的挣扎终于结束了。他们可以吃到价格极低质量却非常好的米和面。
那些濒死的乞丐们终于过上了温饱的日子。这些乞丐们吃完粥之后,就会帮着师兄们去城外砍柴。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平日里并不去山上砍柴。现在他们有力量了,熬粥是需要大量柴禾的。他们主动地将柴禾晾在一旁,留作以后煮粥用的。
因为天冷了,他们平日只是在犄角旮旯避风的地方挨冻受饿,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冻饿而死,也没人在意。
现在他们可以围着粥棚的炉灶取暖。那里还搭了两排简易的棚子,里面铺了厚厚的稻草。乞丐们终于有了可以避风的地方。
十分冷的时候,就去火炉旁取暖。负责管理粥棚的师兄们,告诉乞丐们,他们砍的那些木材不用留着,粥棚的火可以整宿不熄灭。
大锅里粥空了之后,里面添上水。这些水可以用来给他们饮用取暖。也可以打来洗脸洗脚洗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他们勤劳,离着粥棚不远的地方,就是一条河。那里的水十分清澈。粥棚有现成的桶,他们可以将水提过来不,断地烧热水。
可是乞丐们并没有洗脸洗脚用的盆。师兄们从城中的店铺里面拿来许多洗脸洗脚用的盆和桶,和布巾。送给乞丐们洗漱之用。
虽然乞丐们人多,可是轮流着洗,这些桶和盆也足够用了。
看着这些乞丐们十分勤劳的样子,并没有让人反感的懒惰,师兄们十分欣慰,也将这些情形也告知了萧云嫣。
这些人并非不可救之人。只是他们的境遇十分困苦,很难翻身,所以不得已不做了乞丐。
萧云嫣说,既然施粥,又给他们提供了住,那就给他们提供一些衣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