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开镰

  他有些不乐意,他是读书人,怎么能去田里收麦呢!

  多不好看。

  可是看着江老爷子的脸上他也不敢拒绝点点头道:“行,爹我明天跟着大家一起去田里。”

  五更天刚泛鱼肚白,老槐树下的露水还在顺着树皮往下淌。

  江家院子里又响起来周氏的叫喊声:“一个个睡得跟死猪一样,还下不下地了!”

  “老大家的,今天可轮到你做饭了!”

  “还睡着呢!”

  “要不要我做好饭给你端到面前去!”

  大房的门咯吱一声打开,李氏从里头走出来道:“娘我这就起了,马上去做饭。”

  江玉燕叫醒炕上躺着的爹娘,自己拎着盆出去洗漱。

  昨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躺在床上转来转去都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就又要起床了。

  现在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江老爷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长衫,腰间系着一条草绳,显得格外精神。

  他屋里出来,径直往门口走去,手里提着篮麦穗。

  看着这样子是要出门去,她问:“爷,你干啥去呀?”

  江老爷子道:“今儿芒种,村里要办要开镰了。”

  开镰?

  是那个开镰吗?

  在芒种时节,小麦进入收割期,古代农村农民们会举行“开镰”仪式,标志着麦收季节的正式开始。

  这她可得去看看热闹。

  “爷,带我去看看呗!”她道。

  江老爷子点点头道:“走吧!”

  江玉燕迅速抹了把脸,把盆放在二房门口,跟上江老爷子的步伐。

  “爷,村里以前爷办开镰吗?我怎么都不记得了。”

  江老爷子摸了摸胡子道:“那倒不是,许多年没办开镰了。”

  “那怎么今年突然又办了呀!”

  “今岁小麦遭虫害,恐上天震怒,当行祭祀,以慰上苍。”

  江玉燕点点头道:“噢噢。”

  其实是因为天气太干了,温度又高呀。

  来了这么多天一天雨都没下。

  这种天气不长虫就有鬼了。

  两人沿着田埂向村东头的麦田走去。

  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麦香和泥土的气息,远处的麦浪在微风中轻轻翻涌,像是金色的海洋。

  江玉燕跟在江老爷子身后,她不时地抬头看看江老爷子,又打量着周围的风景。

  路上,村民们也陆续向麦田走去,他们有的拿着镰刀,有的推着独轮车,脸上都带着期待和庄重。

  “江大爷,今儿个玉燕也跟着来啦?”村里的李大娘推着一车麦草,笑着和江老爷子打招呼。

  “是呀,长大了也能帮家里做点事了。”江老爷子笑着回应。

  李大娘看着江玉燕道:“玉燕这孩子,越长越水灵了,将来也不知道便宜了哪家小子。”

  江玉燕听了,低下头装腼腆,小声说:“大娘,您也早些去,别迟了。”

  谁家好人当着爷的面这么说话啊!

  而且她还这么小呢!

  开玩笑也有个度吧!

  “哈哈,放心,我这老骨头还能赶得上。”李大娘笑着摆摆手,推着车继续往前走。

  当他们到达麦田边时,天已经大亮。

  老槐树下,村民们已经聚集在一起,供案上摆满了三牲供品,猪头、羊腿和鸡,堆得像小山一样。

  供案前,里正穿着一身整洁的衣裳,手持酒爵,正准备主持仪式。

  他身后八个精壮后生赤着脊梁,新磨的镰刀别在草绳腰带上。

  刃口映着朝霞泛起血线似的红光。

  江老爷子带着江玉燕走到人群后面,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定。

  江玉燕踮起脚尖,好奇地打量着一切。她看到供案前的猪头,那两粒黑豆嵌在眼眶里。

  供案旁的麦穗,饱满而金黄。

  “三丫头,站稳些,莫乱动。”江老爷子低声说道,语气严肃。

  江玉燕连忙收回脚,乖乖地站在江老爷子身边,眼睛却依然好奇地四处张望。

  “跪——”宋里正的声音响起,拐棍捣地的闷响惊飞了麦穗间的麻雀。

  村民们齐刷刷地跪下。

  江玉燕也跟着人群跪下,她感到膝盖有些硌疼,但不太敢动弹,只是紧紧地盯着前方。

  江老爷子颤巍巍地捧起盛满新麦的柳条笸箩,麦粒从豁口的边沿漏出来,簌簌落进他开裂的千层底布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