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言情女生>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第172章 大婚(一)

第172章 大婚(一)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十色田利皆丰登

  弹指间,秋收的日子悄然而至,湛蓝的天空,金黄的田野,孩童嬉闹,秋雁南回。

  村民们收获了一年的汗水,收获了一年的辛勤,更收获了一年的喜悦,欢声笑语尽是满载的富足。

  连日来的翻晒过后,在一声声锣鼓催促声中,百姓们自觉挑起一担担的粮食,上缴田税。

  上个月徐家并没有给孩子置办满月,考虑到王氏还没出双月子,加之锦绣即将出嫁,又临近秋收。

  所以,一家人商量决定,隐哥儿百日当天再设宴席盛请亲朋乡邻。

  新人期盼已久的十月初五终是到来,徐家和贺家小院早早就为这日的亲事做足准备,张灯结彩好不喜庆。

  妹子出嫁,镇上的徐老四和梁氏提前一日带着孩子回乡,必然给妹子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体已。

  张婆子为闺女置办了五抬嫁妆,场面快赶上镇上的大户千金出嫁。

  贺年庚为锦绣准备了八抬聘礼,多是他这一年里一点点的从县城规置,一来是为了给锦绣做足脸面,二来是为了答谢徐家十多年来对锦绣的抚育之恩。

  以张婆子的意思,女婿送来的聘礼原封不动,随嫁妆送回贺家小院。

  但在贺年庚和锦绣的坚持下,这份聘礼必须留在徐家,全当是他们孝敬老娘的一片心意。

  成亲当日一早,前后两家小院天没亮就已经开始张罗,灯火通明,笑语声晏。

  贺家小院的喜宴由屠夫家、六爷家还有族长家一起帮着操持,院子里开了十桌的席面,不比旧年时徐锦贵大婚差。

  到底是贺氏迎娶新妇,族里的管事都留在贺家小院道贺,徐家同样开了十桌,请来了交好的乡邻,王家人、作坊的工人、以及梁管事和地里的工人。

  新娘子天没亮就被两位嫂嫂从床上撬起来,梁氏特地从镇上带来老道经验的喜嬷嬷,务必让小姑子风光大嫁。

  锦绣穿上亲手缝制的喜服,窈窕身姿娇艳婀娜,喜嬷嬷为她梳妆上脸,身边是四嫂梁氏和五嫂王氏,以及一个要哭不敢哭的小丫头。

  锦绣嗔笑的把田草拉到跟前,捏了捏她的小脸蛋,瞧她把眼皮子都憋红的样子,没忍住一番打趣。

  田草知道今天是小姑和年庚小叔的大喜日子,是好事,她不能哭,可是心里却百般不舍。

  小丫头心里清楚,这一年多来如果没有小姑,她不会跟到阿奶,更不会住上新院子过上好日子,她感激小姑,可是她现在能做到的实在太少。

  田草无数次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快点长大,多学本事,将来才好孝敬长辈,孝敬小姑。

  直到喜嬷嬷拼了命的往她脸上扑白面,锦绣呛得差点呼吸不顺,赶紧拿起桌上的铜镜看了又看。

  镜子里映出的白面孔,估计连阿娘都认不出她的样子。

  王氏见她欲哭无泪的小表情,好笑道:“新娘子就得扑得白些才好看,一会儿脸上再涂抹红胭脂更好看。”

  锦绣:……

  想说,五嫂嫂,你旧年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梁氏用帕子掩了掩嘴角边的笑意,“今日,我身边的梁嬷嬷会带着两丫鬟随你一同出门,留在贺家替你们小两口规置。”

  锦绣诧异的道:“这如何使得。”

  大庆律例严明,不说乡下白丁庄户,便连秀才也使唤不得下人。

  梁氏笑道:“怎会使不得,我与你四哥都打点好了,梁嬷嬷她们留下一日,待你们小两口适应了,便随我们回去。”

  王氏闻言也道:“四嫂这般安排极好,我娘家大嫂二嫂今日也会随你一同过去。”

  王氏说罢,牵过她的手:“日后便是你们小两口自己操持过日子,这几日便让我们做嫂嫂的帮衬一二。”

  锦绣内心触动,眼眶不禁泛起湿意,自她重生回来,便不是爱哭的性子。

  “多谢两位嫂嫂。”

  王氏见她眼红红的,紧忙打趣道:“瞧你,还没出门子便与我们做嫂子的说客气话了。”

  锦绣尴尬又感动的拎起手帕,揩去眼角的湿意。

  便在这时,院子里的欢闹声中传来一声吆喝:“吉时已到,新娘子该出阁喽~”

  梁氏闻言,紧忙示意喜嬷嬷:“快快给新娘子盖上盖头。”

  说罢,便和王氏起身张罗一二,生怕耽误了妹子的吉时。

  当一身喜服盖着盖头锦绣,在喜嬷嬷的搀扶下迈出房门的那刻,满院子的宾客又是一阵欢笑道贺。

  乡下习俗,在新娘抬脚迈出房门的时候,家里有兄长便得接过妹子的手,带妹子到长辈面前拜别。

  徐锦富和徐锦贵一道等在房门口,双双朝锦绣抬起手,如此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让在场见着的宾客们羡煞不已。

  盖头下,锦绣止不住嘴角弯起,分别搭上两位兄长的手,缓步随行朝堂屋走去。

  梁氏和王氏带着田草、田桂及院里的众宾客,纷纷前往堂屋。

  同样一身喜服,意气风发的新郎倌贺年庚,在兄弟们的簇拥下,等候在堂屋门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