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言情女生>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第285章 举人先生来了

第285章 举人先生来了

  丞舟得了爹娘眼神应允,带着弟弟妹妹接过长辈送的红封,礼貌道谢。

  “丞舟,多谢张叔叔。”

  丞卿笑眼弯弯,露出漏风小门牙,“谢谢张叔叔。”

  张丙怀看出,小家伙是个讨喜的性子,而老大小小年纪儒雅识礼,瞧着更像他老子贺年庚,不过——。

  “此前听闻,贺兄和嫂夫人应是有三子。”张丙怀看了看上首的夫妻俩。

  贺年庚放下茶盏,道,“早年间,二子与家中长辈前往儋州。”

  张丙怀心下了然,“听说贺兄与嫂夫人家的老大老二是双生子。”

  锦绣点头笑应,“是。”

  张家娘子惊讶的多看两眼丞舟,笑道,“徐娘子可是好福气,曾听人说双生子模样长得相似,手足之情更是深厚。”

  “多谢婶子夸赞,大哥儿二哥儿确实相似,便是性子略有不同。”

  “便说心善之人必有福泽。”

  “婶子过誉。”

  说着话,魏娘端来做好的两碗热汤面,以及用木薯粉做的红糖年糕,年糕切成小块入口劲道,面上撒了些许芝麻香味更是浓郁。

  夫妻俩招待张丙怀母子先吃下口热乎饭,旧年族里修葺族学时,在族学旁为张丙怀建了一套三间屋子的小院。

  贺氏一族能请上举人给孩子教学,自然尽心尽责为孩子的先生打点妥当,得知张丙怀就是险遭贺丞景诬陷的冤大头,贺氏族里的管事更是不敢怠慢。

  不说贺氏一族,家中有适龄孩子的汉子,赶在旧年落雪天前到山上砍了好些柴火,全送到孩子未来先生的小院里。

  等开了春,贺氏族学就正式招收入学孩子,按锦记与贺氏一族商议决定,族学分为三级,初学班、中生班以及童生班,教学的先生除了张丙怀还有原来的老先生。

  按贺年庚和锦绣的说法,万紫千红人才辈出才能保住乡亲邻里的和睦,不然,鹤立鸡群久了,难免招来眼红忌惮。

  ——————

  这日午后,贺年庚和锦绣来到屠户哥嫂家,从前心性阔然的夫妻俩,因着贺丞景之事,苍老了好几岁。

  夫妻俩都看出来,刚过半百的哥嫂是为着膝下一对孙儿,才强撑起好心态的身子骨。

  今儿,锦绣特地从旧年收到的礼单里,选了好些适合的料子送来,老俩口时常因着旧年的事,对贺年庚心感亏欠。

  即便贺年庚不想提起,但他身边有两个嘴替兄弟,年东年北当日将贺丞景送回村,说出了贺年庚也险些遭到贺丞景一伙人的陷害。

  堂屋里,赵氏望了眼桌面摆的几匹好料子,由心道,“这么好的料子,该是留着自家紧着用才是,到了上京皇城地界,总是需要穿着体面,不像在咱乡下,随便对付。”

  老弟贺年庚是个头脑聪明有本事的,老两口都相信凭老弟的能力,今年春闱必能高中进士,日后便是皇城里的官员,乡下人家哪怕没见识,却也知道【先敬罗衣后敬人】的道理。

  锦绣嘴角微笑,拍了拍赵氏握上来的手,“大嫂不必同我们客气,我以为大哥大嫂该知道,我和年庚本就不是会亏了自个的主儿。”

  老两口闻言,不禁相视一笑,心头酸软又欣慰。

  有时候他们就在想,在教养孩子这块他们多有失败,当年一时善举收养贺年庚,是他们夫妻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

  这些年,年庚两口子给予他们家的帮助,他们都记在心里头,便盼着将来孙子别走了他老子的后路。

  贺年正缓缓放下茶盏,看了眼身旁的老弟,“日后到了京城,村里的事不必操心,每年秋收地里的粮食,大哥和你大嫂会帮着徐家给你们收好了,再托镖局给你们捎去。”

  贺年庚点头微笑,其实,他们今日过来是为着另一件事。

  哥嫂到底年纪大了,再经受旧年之事打击,身子骨已然不复从前健朗,老两口平日杀猪卖肉忙得脚不沾地,还得顾着两个小的,九岁的柔姐儿倒是可以学着打下手,但还有个五岁的小子。

  在此之前,贺年庚并无意愿,只是经过六爷旧年离世,再念及当年的收养之恩,贺年庚不想日后落下遗憾。

  贺年庚默了须臾,开口道,“开春后,族里学堂便开始招收孩子,大哥大嫂可考虑将锡哥儿送到学堂。”

  老两口闻言,望了眼一旁站着的柔姐儿和锡哥儿,半晌,只见贺年正摇了摇头。

  赵氏道,“罢了,我同你大哥早就想通了,咱家就是天生泥腿屠户的命,将来小子大了,不求他能有多上进,在村子里老老实实的不出夭鹅子,我同你大哥百年后死也安息。”

  小夫妻俩见状,不由得默然相视,他们来之前做了两手打算,倘若哥嫂有意将孩子送到族学,他们也就不插上这手。

  锦绣看了看贺年庚,说道,“大哥大嫂,我同年庚在家里商量了打算,如若哥嫂相信我俩,彼时让锡哥儿随我们一同到上京。”

  锦绣此话道出,贺年正和赵氏不禁诧然得面面相觑,在老两口心里认为,年庚两口子别因他们儿子曾经犯的糊涂事,怪到两孩子上身已是万幸。

  锦绣接着道,“我们到了上京会给丞舟哥儿几个安排书塾,锡哥儿也快五岁了,跟着咱一块去,日后他们向个兄弟也好有个照应。”

  “自然,倘若哥嫂不愿也不打紧,便是我同年庚以为,孩子自幼读书好生教导,不管将来是否科举,到底有明辨是非的本事。”

 &ems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