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讲完,就立刻被热情的人们围了起来。

  等着结束的时候,都三点了,徐倩过来说:“顾市长等到了一点,他下午两点有会,没办法再等了,就先走了。”

  “他给我留了个联系方式,说是如果有空的话,他想请你吃个饭。”

  他俩这些年也通过不少信件,吃个饭很正常,周渔回来就打回了电话,约了他今天晚上吃饭,所以挂了电话,她忙了会儿,瞧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去了饭店。

  周渔喜欢提前,没想到的是,顾承耕来的更早,她一进大厅就瞧见了对方。顾承耕迎了过来,笑着说:“我约了个包间,咱们去包间吃吧。”

  那肯定更清净。

  周渔点点头,不过一边走还一边打量他,着实不是周渔喜欢看人家,只是顾承耕变化太大——两个人通信多,电话一年也有几通,不过见面并不多。

  周渔对顾承耕的印象,还停留在一脸风霜,两鬓霜白的样子,没想到这次见,变化真的很大,他的头发黑油油的,脸上也没那么沧桑了,看起来还有点风度翩翩,回归了年轻人的样子。

  大抵是周渔打量得太明显,顾承耕都感觉到了,笑着解释:“那两年太费心力了,头发白了很多。后来吴市上了正轨,这头发也就慢慢变回来了。”

  这倒是很有可能。

  去年到今年,周朵要高考,周渔虽然忙,比平时还是多回了南州几次,还去给周朵开过家长会,也见过班里那群面临高考的孩子。

  很多孩子头上都有白头发,周渔回来还感叹呢:“如今少白头怎么这么多?!”

  周朵说:“哪里是少白头,我们老师说这是用脑过度,我头顶也有呢,不太多,让我拔了。”

  林巧慧可担心呢:“那以后都这样吗?年纪轻轻的头发都白了,这可不好看。”

  周朵安慰她:“不会,我们老师说了,上大学就好了。”

  顾承耕恐怕也是这种情况,同时,也能想到,吴市能脱颖而出,变成今天的模样,顾承耕付出了多少。

  不说种冬季菜起家这事儿,自从周渔他们卖蘑菇起冲突后,吴市的经商环境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吴市那边有梅树村的二号店,周渔也经常听那边汇报,每次聊起经商环境,经理就一句话:“好的不得了,您不知道,这边人对顾市长多推崇。顾市长说好的经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我们这店面就没受到为难过。现在这里,可繁华呢。”

  周渔点头:“看样子,吴市最近日子过得很好。”

  包间不大,两个人坐下后一边点菜一边聊,顾承耕就说:“大棚技术推广后,南方各地的冬季菜都受到了影响,北方不需要我们了。”

  “好在我们提前布局,成为了南方冬季菜集散批发中心,形成了集合效应。如今整个南方冬季菜,都是在吴市挂牌批发,寻找合作对象。所以,我们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好了。”

  “更何况,也因为南来北往的人多,吴市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现在虽然是个县改市,可是有名的富裕地方。”

  这可是造福一方,周渔听着就高兴。

  只是没想到,顾承耕话题一转,就说了个大消息:“不过,我已经不担任吴市市长了。从上个月起,我调任到东省,担任农业厅副厅长,主抓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管理。”

  这让周渔真是吃了一惊:“你调到东省来了?”

  周渔还以为顾承耕会扎根粤东,一直干下去呢。

  顾承耕笑笑,看着周渔说:“是,不过我本身就是北方人,回来也算是离着家乡近点。”

  周渔倒是看出来他是北方人,但也没问过,点点头,“离家近挺好的,而且这是升职啊。祝贺!”

  本来周渔还想跟顾承耕聊聊南方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二号店在吴市的情况,如今顾承耕换了地方了,她倒是觉得更好聊了。

  起码很多事情不用避讳。

  但她没想到的是,顾承耕也有事找她:“你们菌菇公司做的不错,东省各市倒是有蘑菇种植,但不成规模,种类也不够多,我想着,到时候跟你们合作,你看怎么样?”

  这有什么不行的,周渔直接说:“当然好,我让菌菇公司负责人联系你。”

  两个人吃了一顿饭,全时间都在聊工作,等着吃完饭,周渔觉得自己跟开了个会似的。

  倒是李晓明,跟周渔聊完了,就回复了张来福:“周总的意思是,这么多年了,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用多此一举。”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你可以理解为,周渔不计较,也可以理解为,周渔压根就没准备原谅他们。

  张来福那个急啊。

  说真的,这事儿跟他也不算没关系,告状是老厂长干的,但后续他没解决这个矛盾,也有责任。

  他原先就觉得,周渔干事情是一把好手,让人佩服,胸怀也是大得很。

  你看,这一路发展,多少人得罪她,她都没说过什么,尤其是他们西河日化,那是真告到部委了,要是一般人,肯定得撕破脸,周渔也没说什么。

  既然周渔没说,那何必再提起旧怨呢,就这么样不就行了。

  这次周渔做报告,他是一听到消息就积极主动找部委要名额了——他太知道跟着周渔走的好处了。

  哪里想到,别人是听着兴奋异常,他是听着一身冷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