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第631章 安西试点单位

第631章 安西试点单位

  高蔚生盯着李北玄看,半晌不语。

  他的脑中仍有迟疑、有抗拒、有那个“士人清誉”的自问.

  但此刻,那些在李北玄口中、笔下、账目中被一一拆解的现实,却像潮水一样将他旧有的坚持淹没。

  他曾以为,清白二字,是一位官员最后的屏障。

  却未曾想过,当这清白束缚了施政、耗尽了信任,最终连最该守护的百姓与将士,都保不住的话,那还算什么清白?

  那只能说是迂腐!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高蔚生轻轻把那份纸卷放下。

  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若真能立下规矩,安西因此得益,那便试上一试。”

  如果能在李宅旧址上,盖起一座大酿酒坊,不光偿得了债、补得了账,还能安置流民、接济伤兵,为安西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

  那他,就把这潘……潘什么魔盒打开,又能如何?

  高蔚生望着案上那张写满“巧名目”与“铁规矩”的纸,心头竟生出一丝异样的感触。

  规矩是人定的,便注定不可能滴水不漏。

  他当然知道。

  哪怕条文再严、程序再细,也总有人会钻空子。

  也许是伪造公示,也许是合谋联署,也许干脆在“查验”这一步上做手脚。

  总之,这世上从来不缺狡猾的人,更不缺胆大包天的贪官。

  李北玄这套章程,若真推行开来,看似是将浑水搅清了些,可终究不能从根上,杜绝人心的龌龊。

  要真有人想干坏事,就算天条地律,也能给你拗出个“合理支出”。

  所以他明白,这路只要一走,便不可能十全十美。

  甚至可以预见,往后政务繁杂,库吏压力剧增,三人联署容易扯皮,季季查账人仰马翻。

  最可怕的是,一旦有人学着“立巧名目”,便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凭一句“违规”就一刀切了。

  官府的权威,极有可能,会因此受到挑战。

  但他仍决定要试一试。

  不是因为这套法子天衣无缝,而是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制度,是为百姓和将士设计的,而不是为了避嫌、推责、互相推诿。

  以前他施政,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不是因为“清官”二字难守,而是因为他曾为守住这座城,不得不当过一段时间的“贪官”。

  那时西域三国连番犯境,朝廷支援迟缓,边防将溃未溃。

  他别无他法,只能临时征重税、扣商利、暗中豢养私兵。

  甚至不惜以赃银换军饷、以口粮换战马,只为多撑一天。

  那时候的他,一直告诉自己。

  这些事,虽不中看,却是救命药。

  他不是为了私囊,而是为了百姓,为了让安西城不沦陷。

  所以他从未觉得羞愧。

  他自认是个好官,是个能在绝境里担责的人。

  哪怕天子问罪,他也能仰头回一句:“臣无愧!”

  可如今,坐在这张铺满账册与章程的桌案前,听着李北玄一条条拆解制度、分配利润、立下规矩……

  他才猛然发觉。

  他那些所谓的担当,不过是靠牺牲制度与清誉,换来一时喘息。

  他确实守住了安西,可也让这城的伤口,埋下了更多病灶。

  再看看李北玄。

  此人既能造利,又能立法。

  既敢用巧手段,又肯立死规矩。

  比起自己靠非常之法硬撑天下,他的方式显然更聪明、更长久、更不伤元气。

  而他高蔚生呢?

  不过是个愣头青罢了。

  一边恨贪官,一边自己干着贪官的事。

  一边说为民着想,一边却没能替百姓留下可依可循的根基。

  对着这样的李北玄,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些年吃过的苦、背过的锅、扛过的责,全像是在一场错位的战斗里徒自拼命。

  不是不尽力,而是笨。是瞎干。

  是拿命赌局,却连规则都没弄明白。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能屹立不倒的好官,

  现在才看清,他只是个自欺欺人的傻子。

  想到这里,高蔚生惨笑一声。

  突然重重地一拍桌案:“李都护,就按你说的办!这酿酒坊,就是第一个、第一个……”

  “试点单位。”

  “对!好名字!”

  高蔚生把桌子拍的啪啪响,甚至直接站起来,在原地来回踱步。

 &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