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都市青春>文豪觉醒之路:有田笔记创作日志> 第14章 自我救赎、走出抑郁症-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第14章 自我救赎、走出抑郁症-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love yourself。

  十、第十章 午餐聚会

  (一)原文:“噢,还不错。”蛤蟆接着说,“我想好了要辞职,我觉得没法儿和老獾再对着干。他那么强势,那么确信自己是对的。可转念我又想,为什么呀?为啥我就得同意他的想法?为啥我就不能按我的想法去做?老实说,我很生他的气。”

  田行健有话说:他人强势,关老子屁事儿。不服自己撞墙去。不惯着!

  (二)原文:“这次是蛤蟆你赢了。”“你们真这么想吗?”蛤蟆问,他感到一阵奇怪的舒畅。“完事儿后我累瘫了,好像打完了一场我不想打的仗。不管怎么说,现在都过去了……希望如此。”他低声加了一句。

  田行健有话说:懂得拒绝,学会说不。在老子的世界,要么乖乖的,要么滚球。

  (三)原文:“他更会倾听了,”鼹鼠回答,“这是关键。他开始懂得倾听,而且看上去是真的能听进我们的话。以前,你连一句话都说不完,他就来插嘴。说心里话,他看上去更友善、更平和,没以前那么烦人了。”

  田行健有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自己难受,同时也有让别人不舒服的地方。

  十一、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一)原文:他能不假思索地切换到愤怒的语调和音高,自动筛选出合适的用词,他的整个姿态都在表达愤怒。总之,他演的‘生气鬼’接近完美,而关键在于,甚至都不用动脑子!就好像为了这场演出他排练了一辈子,而频繁地出演这个角色也使得他每一次表演都更传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行健有话说:应激性表现。

  (二)原文:蛤蟆看上去很困惑:“你是说人们的痛苦和折磨都是自找的?我实在不能相信。”“我同意,要接受这一点很难。”苍鹭说。

  田行健有话说:人的痛苦在于过于矫情。长的丑,想的美。能力驾驭不了野心。

  (三)原文:“也许‘选择’这个词不太恰当,我们选择怎么感受,和选择再吃块巧克力是两码事儿。但我们做这些选择时都是无意识的,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

  田行健有话说:应激性,脊柱神经控制。

  (四)原文:苍鹭沉默了许久,这让蛤蟆非常不自在。接着,苍鹭说:“那么,蛤蟆,你这段时间的不快乐,该去怪谁?是谁让你情绪那么坏?”

  田行健有话说:受害者思维,讨好型人格。

  十二、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一)原文:蛤蟆穿过过道,想到了他自己,他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像那只可怜的笼中鸟一样。他会从过去的人生里挣脱出来找到自由吗?他知道苍鹭会怎么回应他。苍鹭会说:“这是个好问题,蛤蟆。你的答案是什么?”真让人恼火!不过,走在回家的路上,蛤蟆已经开始思考问题的答案了。

  田行健有话说:最终还需“自渡”!老鹰很好的一点是,当我们习惯安慰别人说“会好起来”的时方,他会突然让提问者自己拿出答案。反客为主!

  十三、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一)原文:无论好坏,这就是蛤蟆的人生,他既不是伟大的圣人,也并非十恶不赦的罪人,他就是他自己。

  田行健有话说:这句话,适合我们每个人!

  (二)原文:但现在,他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让他在回忆时不再谴责自己。他能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能客观地去看,而不再感到内疚。

  田行健有话说:转变为思考者,同志们。

  (三)原文:“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沉默中,蛤蟆思忖着这两个存在主义式的问题。终于,他问:“是谁在问我?”“是生命本身,特别是你体验到的生命。”

  田行健有话说:还好么?

  十四、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一)原文:“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田行健有话说:有点像那句,死道友不死贫道!

  (二)原文:“是的,完成了,但不完整。有两个原因让我觉得我们应该再面谈一次。第一,我希望你有机会回顾在此学到的东西,还有你打算怎么运用你的所学。也就是说,你打算做哪些改变?

  田行健有话说:人生路远,持续提升!永远在路上!

  十五、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一)原文:“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蛤蟆问。“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田行健有话说:高情商,控制冲动,延迟满足!

  (二)原文:“有。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说到这里,我就要在面谈结束前再说最后一个要点。

  田行健有话说:共情!

  十六、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一)原文:“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为它们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