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忠臣远来

  公元190年正月,中原大地各路诸侯在曹操的宣传之下,纷纷响应吕布所提出的清君侧讨逆董卓的号召,一时间天下震动。

  各地整军备马,一时间各地呈现一股风雨欲来的迹象。

  洛阳城内四世三公府邸内,袁槐一副龙钟老者的模样望着阴沉的天空。心中却是一阵波涛汹涌,袁家已经登顶天下世家顶端,汉室乱世已现,这一代他们袁家更是出了两个人杰,他不能等了。

  虽然弘农王未死,让他有些震惊,但纵然如此,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切的部署必须继续进行下去。

  思量再三,袁隗亲自手写两份书信快速送往冀州渤海和南阳二地。

  弘农王未死,天下的目光一下子全部定格在了并州之地。

  吕布此刻也没有闲着,攘外必先安内,他命令张辽等人率军快速占据上党郡。

  上党太守张杨死后,群龙无首,面对张辽和两万并州狼骑,勉强抵抗两下便开城投降。

  拿下上党,吕布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让黄忠、徐晃、高顺等将率军分别进入西河郡境内,将境内的百姓全部迁徙至太原一地,并让曹性率领五千精锐进驻雁门。

  吕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在十八路诸侯会盟之前,要让并州这大后方彻底固若金汤,毫无后顾之忧。

  晋阳太守府内,吕布正和魏续商量皇宫修建事情时,门外守卫的士卒忽然跑进来禀报道:“启禀主公,有人自洛阳而来求见,请主公示下?”

  “自洛阳而来?”吕布的双眸之中顿时一亮,“来者何人?”

  “来人自称是前左中郎将卢植卢大人。”侍卫站在堂下,拱手施礼,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来的原来是卢植大人,快请!”

  此刻的吕布正在苦恼,若是大军出发,后方留谁镇守更为妥当?

  张辽乃是自己麾下最为稳妥,经验最为丰富之人,留他自然是最稳。但诸侯会盟,同样也是用人之时,吕布担心其中有变,故而不想留下张辽。

  徐晃、黄忠又从未有统领大军,镇守一方的经验,一时间也是很苦恼。

  卢植虽然只是一介儒士,但统兵能力绝不是吹出来的,乃是汉末征讨黄巾的三大名将,用兵能力不在皇甫嵩、朱儁之下,倘若有卢植坐镇,当保无虞。

  而且卢植的名气更是不容小觑,自身的学问造诣那也是炉火纯青,四海皆知。远的不说,就单说卢植的两个学生,一个是雄霸北方,率领着“白马义从”让乌桓、鲜卑、匈奴等部落闻风丧胆的公孙瓒,另一个就是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玄德。能够培育出这样的学生,老师定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卢公前来,为何不早报,带我去迎接。”

  在场的几人都是听说过卢植的大名,不仅佩服他的用兵,更加钦佩他的学问与人品,听闻吕布说要亲自出迎,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所有人跟着吕布快速出了府邸。

  大门之外,卢植牵着一匹瘦马,站在寒风中似有一种悲凉之感。

  虽然他的年岁和袁隗等人差不多,但是看起来却要比他们苍老不少。

  想着自己最为心爱的大汉江山即将崩塌,卢植只恨自己无回天之力,痛心疾首之下,这才显得格外憔悴。

  “卢大人,千里迢迢,一路奔波,让您受苦了。”

  刚迈过门槛,吕布就大步迎了上去,一把拉住卢植的手寒暄一声。

  卢植也是有些激动,看着吕布道:“温侯举起义旗,辅佐天子匡扶大汉,作为大汉臣子,纵然是万里,也必定生死相随,岂有累的道理。”

  吕布笑道:“卢公大义,布佩服,外间天凉,还是先行进屋再说?”

  卢植摇摇头道:“不知陛下何在?”

  “就在里间,布带卢公进去。”

  在吕布的搀扶之下,卢植这才颤巍巍走进府邸之内。

  一边走,吕布也在一边询问卢植的近况。

  自吕布和他合计救出天子之后,卢植本打算先回涿郡老家,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太快。又加上吕布忽然转道去了并州,他也明白,大事所趋,这才没有离去。

  只不过,他也有属于自己的顾虑。

  吕布虽然救了天子,但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他心中所谋为何。

  故而,来到晋阳之后,卢植没有急着求见吕布,而是先转道去城北的工地查看。

  一看那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外加一些百姓口中天子和太后同来巡视之后的情形,吕布确实是忠于汉室的臣子,卢植这才放下心。

  入了府,穿过外间庭院,吕布带着卢植走到了后院之内。

  此时,刘辩正在屋内。

  见卢植前来,君臣二人也是相见恨晚,痛哭流涕。

  半响过后,刘辩这才说道:“可惜我尚年幼,太后又是一介女流,难以挽救大汉基业。唯有吕镇北,为国尽忠,才能出众,我已将军国大事全部托付给吕卿,望卢卿多多协助,如此,我汉室重振,指日可待。”

  卢植虽然有些惊讶,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躬身说道:“陛下英明,臣定为大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吕布也抱拳行礼道:“陛下放心,只要我吕布在世一天,决不让那些宵小之辈颠覆我大汉江山。”

 &e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