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杀气冲天,街道之上到处都是混乱的兵马涌动,随处可见放下武器的西凉士卒和耀武扬威的并州军士。
冲出重围的徐荣,回望长安,不禁泪流满面,身后的将士受到他的影响也都是痛哭流涕。
长安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如今这个希望也彻底破灭,属于他们的荣光,至此也彻底烟消云散。
“徐将军,我们还可以一战。”看着徐荣悲痛的神色,旁边的校尉和参将们纷纷自告奋勇的请战道。
徐荣长叹一声,无可奈何的说道:“败了就是败了,如今诸位将军全部落在了张辽手中,纵然我们回师又能如何?”
“可是将军,我们兵力远胜敌军,这个时候返回长安,说不定还有机会救出二爷和三爷。”
徐荣淡淡的望着眼前的这些人,没有任何言语,反倒是整理起了自己的战甲。
众将见徐荣丝毫没有返回的打算,一个个士气大衰,连话都说不出来。
徐荣叹气道:“不是我不救援,而是现在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执行。”
众人的目光全部定格在了徐荣的身上。
“相国无子,但二爷和三爷却有子嗣,我们当这个时候拥立董氏的后人,重新竖立起大旗,为他们报仇。腿都在诸位的身上,若是你们想要一同葬生长安城中,我绝不阻拦。若是你们想要保全相国的血脉就随我一同前来。”
众军士心如刀绞,看着眼前的徐荣,本来浓郁的战心,也随之土崩瓦解。
徐荣说得对。
此刻他们纵然返回城中,也难以扭转败局。与其这样白白送死,不如积攒实力等待时机,拥立董相国的后人,重现西凉军的风采。
“将军,我们原意跟随你一起走。”
徐荣看着眼前这些声势滔天的士卒,拔出自己的宝剑对天启示道:“我徐荣深受董氏厚恩无以为报,今当为董氏一族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众军士见徐荣如此严肃,心中又升起了一丝丝希望之火。
此刻的董卓并不是演义之中众叛亲离,最后死在吕布手中的架势。正因他在长安卧薪尝胆,意图重整旗鼓,这才使得更多的西凉士卒归心于他。
如今董卓虽然死了,但西凉军的士卒却始终归心于他,纵使是眼下这个局面,他们也矢志不渝,追随董氏一族。
“去堳坞,那里有相国囤积下来的部分粮食,我们先取了那里的粮食,再图大事。”
董卓曾言,堳坞内的粮草足够他们用上数年之久,但几番消耗之后,囤积的粮食已经不足当初的五分之一。但纵使如此,也足够徐荣他们招兵买马,恢复实力。
西北之地,缺少粮食,无粮不聚兵。
只要有了这些粮食,徐荣有把握快速招募大军,再战长安。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董卓战死河东永济城,仅仅一个月时间,张辽率军荡平西都长安,等消息传到并州的时候,满朝文武,都是大惊失色。
尤其是那些本来心怀不轨的世家大臣,听闻吕布大胜,他们心中顿时有些不舒服。
吕布,豺狼也。
此人只可为鹰犬,但绝不能执掌大权,否则就是一个远胜董卓的更强枭雄。
加上之前吕布在河东河内的所作所为,让这些世家大臣们对于吕布更是心生忌惮。
大战开启之初,所有人都希望吕布能够战败,纵然朝廷颜面有失,但对于他们这些世家来说,却是坐收渔利。
可惜,吕布胜了,而且是大胜。
战董卓,败吕布,打得天下诸侯闻风丧胆,再也不敢与之争雄。
如此局面之下,这些野心家也失去了限制吕布的可能。
卢植郭嘉等人长出了一口气,各处战事结束,压在他们心头上的大山也随之倒下。
夜晚时分,王允的宅邸之内,几人集聚,眼神之中满是焦急之色。
“吕布势大,麾下文武也都只听从他的调遣,如此形式下去,这大汉岂有我等容身之所。”王允越说越气,眉眼间满是愤怒。
董卓在世,好歹还封他司徒的位置,当日吕布闲置他,他便投奔刘协,为他出谋划策。
袁绍等人败逃,他又悄悄投奔吕布。
如此反复无常,吕布也看不起他,故而将他闲置在府。
曾经府内高朋满座,如今宾客稀疏,王允每当想到吕布对他的点点滴滴,痛恨之意,便从骨髓之中渗透出来。
“子师的意思是?”
“想办法让袁本初再行联兵讨伐。”王允咬牙切齿的说道。
旁侧的几个文人则全部用傻子一般的眼神看着他。
曹操和董卓全部战败,关东诸侯必然心中生畏,袁绍虽然陈兵兖州边境,但看的出,他的目的只是震慑,而不是出兵。
而豫州的袁术和徐州的刘备全部作壁上观,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在这种情形下,哪路诸侯会同意会盟?
估计所有人都会为了自保,选择不管不问。
“如此行事,恐怕极其难成,我看,我们还是稍微低调一点,以免祸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