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6章 书房考校(2)

第6章 书房考校(2)

  “我这三年来,主要居住在小沛。明面上是跟着华神医学习医术,实则大部分时间是跟着师尊在学习。师尊都是天黑后,悄然进入我的房间……”

  蔡成把山中客用来无影去无踪的方式,为他授业解惑的过程说了一遍。

  “高人自有高人的风范和行事风格,这不足为奇。我关注的是,你的师尊都教了你哪些。”蔡立真的特别想知道三年时间,自己的嫡子都学到了一些什么。

  “太多了。”蔡成看起来有一些雀跃。“文治武功、农耕工制、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

  “比如在文治方面,有如何治理地方、如何管理官吏、如何招贤纳士、如何改善民生……;在武功方面,从我自己的功夫,到招募军士、培养将领、训练兵士,行军要素、战阵布置,临阵指挥,到兵器冶炼、粮草补给、战后处置……,应有尽有。”

  “这么多?”蔡立有些诧异。

  无论是学文,还是习武,蔡立自然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成儿学了这三年,总不会是纸上谈兵吧?真要是“样样通、样样松”,自己这个嫡子就毁了。

  想到此处,蔡立马上拿出父亲的威严,开始考校。

  “哦,那你说说如何治理地方,又如何改善民生。”

  蔡立本就是一郡的郡守,最熟悉的当然是治理地方和改善民生。

  而且这两个题目很大,回答时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谈。

  蔡成站起来,走到书房门口,打开房门,左右看了看。看到附近没人,再次把门关好。

  “不用担心,这里是宅院最深处,谁都不可以随意进入。有事情都是在门外三丈处通报。”蔡立说道。

  蔡立一边说着,一边心里还在奇怪。不就是说说常见的治理地方和改善民生吗?哪个学子不谈论这两个方面?而且谈论之时,还往往高谈阔论,丝毫不加掩饰。

  看蔡成如此小心,难道……

  反正肯定是不简单。

  蔡成“嘿嘿”笑着,讪讪地说道:“嘿嘿,这三年多习惯了。”

  重新坐下来后,对着父兄微微一笑,才开口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黄巾之乱?”

  蔡必还没什么,蔡立和蔡正听到,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可是禁忌之言!

  蔡必对此不敏感,是因为他主要负责蔡家在东莱郡的生意,对政事从来不关心。

  可蔡立、蔡正父子俩,可一直是在从事政事。

  这样的话题,蔡立、蔡正父子俩可没少私下交流。

  但也只是私下交流,毕竟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郡守能够提及的。

  不要说郡守了,哪怕是州刺史,都未必敢谈及。

  但为什么会有黄巾之乱,别说一个郡守,哪怕是一个县令,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吏员,都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汉延续至今,皇室宗亲、外戚集团、官僚士族、门阀世家、地方豪强……,哪个不是巧取豪夺?

  庙堂之上,连续几任帝王,都是年少登基,由于没有自己的班底,无奈之下完全依赖于宦官内侍,几乎已经失去了对朝堂的把控。

  准确地说,近百年来,皇帝昏庸无道、宦官当权、外戚结党、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兼并土地,各处充斥着贪污受贿、私相授受、结党营私、残害百姓、渎职懈怠……

  百姓不反,根本就活不下去了。

  而太平道正是看准这一点,才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率领百姓造反。

  但凡能够活下去,有几人会造反呢?

  就算是东莱蔡家,从上任黄县县令以来,直到当上郡守这几年,虽然不是不择手段,但也没少借官职捞取财富。

  当然,黄巾之乱爆发后,蔡立被吓住了,老实的不得了。

  黄巾军所到之处,会杀光所有官吏,抢光所有世家大族……

  他是真的害怕了。

  不仅不捞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实施一些利民之政。

  青州的黄巾叛匪虽多,但都集中在北海、齐国等郡,东莱郡反而风平浪静。

  不是东莱郡没有黄巾之众,只不过都跑去攻打北海、齐国等郡了。

  没办法,东莱郡太穷了,估计黄巾乱匪根本就没看上这里。

  当然,这也让东莱郡的人口大幅度缩减,只剩下不到三十五万人口,导致东莱郡更为困顿。

  这一年,不要说东莱蔡家了,就是整个东莱郡的世家大族,都是在提心吊胆中过来了。

  “成儿,你这……你这是直指朝堂的弊端?”蔡立声音有些颤抖。

  他不能不怕呀。

  轰轰烈烈的黄巾之乱刚刚平息,此时指责朝堂,就凭他一个东莱郡太守,恐怕挡不住朝廷的责难吧?

  “朝廷如何,咱们管不着,也没资格管。但我们可以管好东莱郡这片土地。”蔡成轻松地说道。

  “你是说?”蔡立不得要领。

  “我们让东莱郡的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东莱就不会有波折。治区稳定,是治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