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134章 青州蜕变(1)

第134章 青州蜕变(1)

  蔡成安排好所有事情之后,每天就只做两件事:去大学堂讲课以及在军营中操练兵马。

  当然,操练兵马,也包括每三天讲一次军事课。

  而大学堂的授课,只针对他要培养的教师。哦,在汉代应该叫先生。

  大学堂对未来的学堂先生,开了四门课:算术、语文、常识和音乐。

  蔡成唱歌一点都不好听,但他也努力地把自己知道的各种歌曲,经过改良后,教给这些日后的学堂先生。

  蔡成知道,歌声的多少,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幸福程度。

  开设常识课,是蔡成为了培养“科研种子”。

  为此,他还特别告诉听课的学堂先生,如果日后在启蒙班里,有对常识课特别感兴趣的孩子,一定要单独记下来,然后报到他这里来。

  算术课,包括珠算,当然由徐岳、刘洪的弟子负责教学。

  蔡成发明的0至9十个“大汉数字”,让算术的学习,简易又方便。

  刘洪、徐岳师徒俩,根本不可能参与教学,他们当前正全力研究全新历法。

  蔡成为了帮助刘、徐两位研究新的历法,还专门为他们撰写出了《代数》、《几何》、《三角》等教程,让刘徐及其他们的弟子如饥似渴,深陷其中。

  历法还没研究出来,全新的、更为精准的度量衡器具,倒是先研制出来了。

  有了这些度量衡器具,半年后,牧府就可以重新制订度量衡标准,并在青州推广了。

  之所以要半年后,是因为重新制订标准以及推广,必须是朝廷下发旨意。

  朝廷的效率,自然不可能高到哪儿去。

  蔡立想不到的是,没用半年,只是三个月后,朝廷就因他功勋太大,封他为临淄侯。

  这利益于刘岱每个月一份的上疏。

  刘岱把青州夸成天上没有、地上仅存之地,尤其是向皇帝汇报了青州护民军的入军誓言,核心内容竟然是“匡扶汉室、爱民、护民”,让刘宏孱弱的身体,突然之间精神百倍。

  汉代的誓言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军队的誓言。

  连朝廷的官兵,都不敢让他们立下如此誓言。因为真要是这样做,没人愿意发誓,朝廷连兵都招募不到。

  可青州护民军却这样做了,而且还是将近三万人都这样做了。

  “一旦青州强大起来,就可能尾大不掉”的担心,瞬间烟消云散。

  当然,刘岱也说了,青州之变,全赖蔡立嫡子蔡成,也就是发明了“词”这种全新文体的大才子。而蔡成只和他的师尊学习三年,就能促进青州之变,望朝廷能全力寻找其恩师山中客。

  因蔡成年方十三岁,尚未及冠,所以刘宏就把爵位转移到了其父蔡立的头上。

  这和当初把蔡立献曲辕犁的功劳,转移到陈留蔡家的头上一样,都是借此刁买人心。

  蔡成的语文课,最让这些未来的启蒙先生大开眼界。

  《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尽在其中,而且都有清晰而准确的注释。

  各种典故和神话故事,也都收编进了课文,就连这些已经饱读诗书的未来先生,都极感兴趣。

  供先生、学生阅读用的《诗词歌赋精选》,让所有的人惊艳莫名,也大开眼界。

  《诗词歌赋精选》中,收录了《诗经》、《楚辞》中的一些精典,还收录了古圣今贤的大量辞赋,还有汉代流行的《长歌行》、《江南》、《陌上桑》等乐府民歌……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成公子自己填写的大量诗词。

  所有的内容,不仅都有准确的注释,还有成公子对散文、诗、词、歌、赋各种文体的详尽讲解。

  最为核心的是,成公子借《诗词歌曲精选》,推出了一种由稀奇古怪的字符组成的叫“拼音”的东西。

  而且,拼音是启蒙先生必学,而且必须学好的内容之一。

  那些启蒙先生发现,学会拼音后,只要有拼音注释,识字变得更为简单。

  而且,蔡成还交给这些启蒙先生一个重大的任务:在先贤许慎《说文解字》的基础上,编写加入了拼音以及一些全新汉字的《大汉字典》。

  这个任务可是能够青史留名的。

  那些启蒙先生趋之若鹜,很快根据《说文解字》的先后顺序,组成了各个编写小组。

  《诗词歌赋精选》出版后,很快被一些世家大族奉为经典,而刘岱第一时间,就往京都送了一百套。

  套?

  没错,《诗词歌赋精选》八册为一套。

  其实,也有一些青州大儒,送往京都的速度,一点不比刘岱慢。他们的心思很简单,就是想让世人知道,青州已经开始成为大汉的文化中心。

  能和拼音惊艳天下相比的,只有“标点符号”了。

  蔡成用论语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例,列出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种断句。

  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看出这三种断句的不同含义。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