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276章 谋士宿命

第276章 谋士宿命

  蔡成马上搜索了一下脑中库存,才知法正却是扶风郿县之人,三辅名士法直之孙、法衍之子。

  法正其人犹善奇谋,被陈寿于《三国志》中,赞为“与郭嘉、程昱并肩之人”。

  法正果然不负陈寿之赞誉。投效刘备后,成为刘备麾下第一军事军师。

  法正活着的时候,军事上,根本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儿,刘备顶多听听诸葛亮对战略的看法。

  法正病逝之后,刘备悲痛欲绝,连哭数日,追谥法正为翼侯,也是蜀汉政权唯一封了谥号的大臣。

  现在,蔡成正缺谋士,谁知道,继贾诩前来,法正竟然也来投效,而且还是擅长军事方面,直接让蔡成欣喜若狂。

  蔡成再次出门相迎,与法正、孟达两人相见。

  正史中,孟达不知是怎么回事,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是他没有机会展示才华?

  还是才华真的比较有限?

  他在刘璋手下没有得到重用,倒还情有可原。

  毕竟刘璋与明主根本不沾边。

  接他父亲刘焉的班后,昏招频出,打不赢汉中张鲁也就罢了,竟然引狼入室,把踞山河之险的大好天府之国,几乎是拱手让于刘备。

  可孟达到了刘备手下,却仍然没有得到重用。

  就在他攻下房陵后,准备大展身手,再下上庸时,刘备却把自己的养子刘封派来,成为他的顶头上司。

  本人估计,是因为他在攻下房陵后,杀死了荆州七大士族之一的蒯氏后辈中的麒麟子、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从而得到了诸葛亮的记恨。而刘备因诸葛亮的原因,不敢重用他吧?

  不过,蔡成对孟达此人并不看好。

  哪怕此人有一些小才,但终究没有大才。

  有大才之人,如何敢杀与主公刘备作《隆中对》、在主公手下担当重任的诸葛亮的姐夫?

  他早应该把房陵太守的情况都打探清楚,而且事先交待士兵,一定要保住蒯祺性命,活捉后,哪怕不悄悄放掉,也押送到刘备处吧?

  当然,他不能直接把人送给诸葛亮。你让诸葛亮如何处理?杀也不是,放也不是,纯粹就是给诸葛亮添堵。

  不管怎么说,他先叛刘璋,再叛刘备,归属曹魏后,在诸葛亮的蛊惑下,又想叛魏归蜀,结果死在司马懿的奇兵突袭下。

  如此摇摆不定之人,不管什么原因,也不是可以重用之人。

  所以,蔡成断定,孟达的性格有问题。

  在出迎之时,蔡成就已经想好了,把孟达留在自己身边,仔细观察一段时间,既看他的才华,也看他的品性。

  至于法正和贾诩,蔡成同样需要放在身边观察一段时间。

  这两位可都是盖世大才。

  蔡成需要观察他们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战略思维、视野宽广度、适用于军还是适用于民……

  蔡成刚刚与法正、孟达见完礼,信报又来了。

  这次是什么事儿?

  原来是洛阳城下的征南军团,希望蔡成快点过去主持大局。

  这可不是征南军团攻不下洛阳。

  其他不说,凭借鲍信手下的攻城器械军和神弩军,哪怕洛阳再是城高墙厚,估计攻破洛阳也用不了几天,毕竟董卓守洛阳的兵马,还不到万人。

  请蔡成前去主持大局,是管笃提议的。

  管笃在与张合和鲍信商议攻城策略时,张合、鲍信问管笃,破城之后如何,管笃回答不上来。

  毕竟洛阳是大汉京都,破城后,就要面对陛下刘协和诸多朝中大臣。

  这直接把管笃给整不会了。

  不过,管笃以鲍信曾是大将军何进手下为由,让鲍信给出策略。

  结果,鲍信虽然能提出问题,却从来没和朝臣打过交道,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无奈之下,管笃提议,先制订攻城计划,却只围不攻。马上给主公写信,请主公来主持大局。

  参谋长鲍韬、副军团长白绕、器械军军长杨凤、弓弩军军长于毒,也都赞同请大帅前来主持大局。

  如果他们急于破城,想得到破城勤王之功,可能就把事情给搞砸了,甚至可能影响朝臣与蔡成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无论你是下达一项工作任务,还是接受一项工作任务,除完成任务本身之外,可能都要想一下,完成任务之后,又会如何。

  而张合和鲍信,恰恰就是想到了这一点。

  这也是张合、鲍信比管笃更为成熟的体现。

  蔡成让征南军团救刘协、诛董卓、吕布、李儒,却没有告诉他们破城之后,如何面对陛下与朝中大臣。

  陛下刚入十岁,倒也无所谓。

  可现在朝堂之上,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都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作为士族代表的朝中大臣了。

  如何应对这些朝中大臣,就等于是如何应对大汉各地的士族。

  这关乎到能否迅速平定大汉的关键。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