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兵书。烛光摇曳,映照在他那棱角分明的脸庞上,使得他的面容显得愈发冷峻。
听到秦观的脚步声,王猛并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问道:“深夜造访,所为何事?”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秦观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在下秦观,受秦琼将军所托,特来拜会。”
王猛依旧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翻着手中的兵书,似乎对秦观的到来并不在意。然而,当他听到“秦琼”这个名字时,手中的笔微微一顿。
秦观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引起了王猛的注意,于是他紧接着说道:“将军可知,此刻城西的攻势不过是虚张声势?”
王猛终于抬起了头,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秦观,仿佛要透过他的外表看到他内心的想法。过了片刻,王猛才缓缓开口道:“南楚小儿,想用这种手段逼我出战?”
秦观连忙摇头,解释道:“非也。将军熟读兵法,当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如今孙登势力气数将尽,孙策远在八闽抽不开身,孙膑新败自顾不暇,将军困守孤城,纵使能抵挡一时,又能撑多久呢?”
王猛冷笑:"秦琼虽破黄山,逼退孙膑,可会稽城高墙厚,粮草充足,十万守军枕戈待旦。想让我弃守城池,投效南楚,简直痴人说梦!"
“将军可知,为何秦将军不直接攻城?”秦观突然反问,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王猛闻言,眉头微皱,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些意外。他凝视着秦观,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这是为何?”
秦观微微一笑,解释道:“并非秦将军不能攻城,而是他不愿如此。将军您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若因一场血战而导致生灵涂炭,这绝非将军您所期望的,亦非秦将军所追求的。”
这番话如同一道清泉,流淌进了王猛的心中,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他的神色微微缓和,原本紧绷的面容也渐渐松弛下来。
秦观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他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孙登胸无大志,只知贪图享乐;孙策刚愎自用,难以成大事。此二人皆非明主。而南楚虽然尊崇霸王项羽,但实际上却是氏族共治。大人您心怀天下,志在山河一统,希望能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若大人您加盟南楚,以您的才能,他日必定能够入主内阁,鼎定东南,护一方百姓安宁。”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王猛的反应,然后接着说:“而且,若得将军之助,他日南楚功成,大人必能青史留名。即使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至少也能不负一方百姓,为他们带来安宁和福祉。”
王猛沉默许久,突然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城西方向闪烁的火光:"秦观,你可知我为何效命孙登?二年前,我流落江东,是孙登收留了我,赠我兵法,助我成名。这份恩情,我不能忘。"
"将军重情重义,令人敬佩。"秦观神色诚恳,"但孙登并非守成之主。如今南楚势大,若将军执意抵抗,不仅会让将士白白送命,更会让百姓遭殃。将军若能归降,秦将军承诺,会妥善安置孙氏族人,保会稽百姓平安。"
窗外突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一名亲卫策马而来:"将军!城西敌军攻势突然减弱,似有撤退迹象!"
王猛脸色一变,转头看向秦观:"你们果然是声东击西!"
"将军明鉴。"秦观并不慌乱,"秦将军此举,正是为了给将军思考的时间。若将军不愿归降,我们即刻退兵,三日后再决胜负。但那时,孙策援军一到,胜负难料,必将死伤惨重,实非将军所愿。"
书房内陷入死寂,只有烛火偶尔爆响。王猛背着手来回踱步,良久,他突然停下:"罢了,我要见秦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观心中一喜,却仍保持镇定:"将军放心,秦将军已在城外十里处设下营帐,随时恭候。只是..."他顿了顿,"为表诚意,还望将军不带护卫,只身前往。"
王猛大笑:"好!就冲你这份胆识,我便信你一次!"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会稽城的城墙上,城门缓缓地打开。伴随着沉重的声响,王猛身着一袭银光闪闪的战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独自出城。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威武,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远处,秦琼率领着一众将领早已等候多时。当他们看到王猛的身影时,秦琼亲自上前迎接,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威严。
“久仰王将军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秦琼拱手说道,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对王猛的尊重和赞赏。
王猛勒住缰绳,停在秦琼面前。他的目光如炬,凝视着眼前这位威名赫赫的将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秦将军,我王猛今日前来,是希望能与你达成一个协议。”王猛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只要你能信守承诺,善待孙氏族人,保会稽百姓平安,我王猛愿率众归降!”
秦琼心中一喜,他深知王猛的实力和影响力。如果能得到他的归降,不仅可以避免一场血腥的攻城战,还能为自己的势力增添一员得力干将。
“将军放心!”秦琼连忙说道,“我秦琼向来言出必行,会稽百姓和孙氏族人都会得到妥善的安置。从今往后,你我共扶这一方山水,共护这一方百姓!”
说罢,秦琼伸出手,紧紧握住了王猛的手。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的信任在这一刻得到了确认。
就这样,一场原本可能会血流成河的攻城战,因为秦琼的胆识与谋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