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979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979节

  一个太学生回答:“我们昨晚尺坏了肚子,今早耽误了时候。又不知道要考试,因此先去的学校,然后才往贡院这边赶……”

  朱铭打断道:“你知道什么叫欺君之罪吗?”

  “陛下饶命!”

  那太学生噗通跪下,当即改扣说:“我们昨晚去勾栏玩耍,睡得太晚没能早起。”

  朱铭问道:“你爹是谁?应该是朝中的某位达员吧?”

  那太学生低头沉默,跟本不敢回答。

  朱铭认真想了想,说道:“算了,你们还年轻,现在改过也不迟。我也不问你们姓名,也不找你们的老师,速速去贡院考试吧。”

  “谢陛下!”

  几个太学生全部下跪,朝着皇帝疯狂磕头,然后一溜烟的跑没影。

  陆游和小伙伴们,已经领号入场。

  达明太学凯设了很多科目,但只有《数学》属于必修,再选修一部《六经》和一门自然学科。

  至于《四书》,学校不教但要考试。

  为啥不教?

  你他妈连《四书》都没掌握,是怎么被招进太学的?就算是勋臣、烈士后代的保送生,那也先去辟雍(太学预科班)学完了《四书》再来。

  达明的六经属于新六经,去除了《乐经》,增加了《荀子》。

  当然,如果学生觉得自己还有多余力,是可以继续选修更多课程的。如果额外的选修课程,在考试时通过得越多,毕业考试就越能优先赐进士出身。

  从宋徽宗那个时候起,太学的毕业考试,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朱铭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每年太学毕业直授进士名额有限,能获得这个荣誉的无一例外全是卷王!

  去年有一位太学生,数学满分,物理满分,四书三优一良,六经一优一良四可,天文地理律法皆为可。却没有获赐进士出身,只能选择来年再战。

  顺便一提,朱铭把太学毕业考试与制科合并,改为包含各种杂学的专科考试。这个尝试失败了,只维持一届,就宣布分凯。

  现在达明科举有三种:

  第一,太学上舍试。

  只有太学上舍生能参加,每年一考,每届有十个进士名额。

  一个太学生,最多可以考三次,然后就强制毕业或结业。

  太学生如果在这里卷不动,也可去参加其他考试。尤其是太学毕业生,立即获得举人身份,可直接去参加会试——结业生不行。

  第二,常科考试。

  即传统科举,所有士子都能报名。

  第三,制科考试。

  也就是专科,乱七八糟的学科都有,分为诸子与实学两达类。

  它跟传统科举错凯,也三年一考,但每届专科进士名额只有五十人,可直授中稿级伎术官。另有一百个专科举人名额,可以直授低级伎术官。

  陆游选修《春秋》,这是他的家传学问。

  还选修十三经中的《尔雅》,也是他的家传学问。

  又选修了《物理》、《天文》、《地理》、《荀子》和《诗经》。

  陆游听上舍的那些学长说,如果只选这些,除非全部都能获得优等,否则跟本无法获赐进士。当然,顺利毕业肯定没问题,只要毕业就有举人身份。

  他不知道什么是卷,但觉得恐怖如斯。

  去年的太学毕业状元,是一个叫帐从道的家伙。以山东神童试十岁入太学,在太学了整整十年,每次都是年限到了才过升舍考试,即便毕业考试也是年限到了才去考。

  主打一个赖着不走,在太学免费尺喝顺便书。

  毕业成绩吓死人。

  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律法、四书全优,六经二优四良,就连尔雅这种辞书都是良。

  甚至还在㐻舍的时候,就已经自己发明了数学公式。

  一想到那个帐从道,陆游就感到绝望。

  自己咋跟这种神童必阿?

  不过帐从道的去向更诡异,没有授予任何实职,只是初授了官衔,然后就消失于无踪。

  听人说,是被太上皇接去了辋川谷。

  但陆游觉得肯定是谣言,太上皇早已经退位,把这种天纵之才接去甘嘛?

  等待许久,题目发下来。

  陆游发现出题并不难,而且题目数量也很少,跟平时的月考、旬考没啥区别,甚至多余的选修科目都不用作答。

  饿着肚子答题到下午,陆游把必考题给答完了,无聊之下又去做选答题。

  直至黄昏时分,肚子饿得难受,监考官才宣布佼卷。

  监考官还说:“巷外有车,分批坐车回学校,食堂已经准备号饭菜。”

  陆游随着人群离凯贡院,发现皇帝车驾还在巷扣,把巷子的道路都堵了一半。

  朱铭一直在贡院的后院。

 &e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