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天子仪仗

  前秦直道,如今是大汉新建的高速路上。

  今日是罕见的晴天,路边的积雪也融化了几分。

  刘据和张骞坐在车辇内,彼此正谈论着本次出征的具体事宜。

  天子仪仗刚刚走出甘泉宫北的高速路上,只听前方传来阵阵的欢呼声。

  刘据掀开车帘,向前方看去。

  只见严严冬日艳阳下,大汉新修的直道两旁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路边赫然挤满了大汉的百姓。

  前几日,当百姓们得知天子刘据即将御驾亲征乌孙,顺着直道奔赴朔方时,他们便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

  此时他们身着朴素却整洁的棉衣,正翘首以盼的望着刘据的仪仗队,显然他们早早地来到这里,只为一睹天子刘据的风采。

  车内的张骞笑着说道:“陛下深得民心,百姓们这是在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啊。”

  自从刘据登基以来,一系列新政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大汉的每一寸土地。

  在长安城内外,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每到寒冬,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简陋的房屋难以抵挡严寒,不少人在饥寒交迫中失去生命。

  但如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崭新的火炉。这些火炉不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更温暖了百姓们的心。

  刘据深知百姓的疾苦,他下令拨出大量物资,为百姓送去温暖,让他们再也不用在严寒中瑟瑟发抖。

  同时,刘据还心系百姓的温饱问题。他安排官员将钱财和粮食挨家挨户地分发到百姓手中。

  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天真无邪的孩童,都能感受到他的关怀。

  那些曾经为了生计而发愁的家庭,如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不再为吃穿发愁,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同时刘据为了战后重建,推行的以工代赈工程更是让百姓们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曾经一到冬日便在家无所事事,忍饥挨饿艰难度日的人们,如今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刘据目光深切的看着道路两旁夹道欢迎他的百姓们,心中不由得升起自豪之情,这可是他的大汉!

  张骞感慨道:“陛下,您这些新政,实实在在地造福了百姓,老臣跟随武帝时,便一直盼着大汉能有如今这般万民归心的景象啊。”

  刘据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坚定与谦逊,说道:“这一切都多亏了诸位爱卿的辅佐,百姓们安居乐业,乃是我大汉之福,也是朕的心愿。”

  张骞看着刘据,眼中满是赞许道:“陛下有此决心与担当,大汉幸甚!当年臣出使西域,虽历经艰险,但心中念着的也是大汉的繁荣昌盛,如今看到陛下为百姓谋福祉,老臣相信,此次出征也定能凯旋。”

  此时外面欢呼的声音更盛。

  “博望侯,随朕下去看看吧!”

  刘据拉开车门,从玉辇上缓步而下。

  百姓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纷纷跪地,口中高呼,震天的呼喊声在寒风中久久回荡。

  刘据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弯下腰,双手紧紧握住老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眼神中满是关切,轻声问道:“老人家,这冬日可还暖和?家中的粮食可够吃?”

  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水顺着那满是皱纹的脸颊滑落,嘴唇颤抖着,半晌才说道:“陛下的恩德,老臣无以为报。自从有了陛下的新政,我们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啊!陛下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刘据微微点头,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安慰道:“老人家,您好好保重身体,只要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朕就放心了。”

  接着刘据又走到一群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温柔地问:“孩子们,可吃得饱饭?可有新衣穿?”

  孩子们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天真地笑着,齐声回答:“陛下给我们送来了粮食和新衣,我们可开心啦!”

  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还怯生生地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刘据的衣袖,小声说:“陛下,您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好。”

  刘据轻轻摸了摸孩子们的头,眼中满是慈爱,说道:“你们要好好长大,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随后,刘据又与其他百姓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百姓们纷纷诉说着新政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言语中充满了对刘据的赞美和感激。

  刘据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回应,他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停留了很久之后,刘据才与百姓们告别,重新登上玉辇,向着朔方的方向进发。

  而后面的大汉百姓们,仍旧恋恋不舍,直至天子仪仗消失在远方,才缓缓散去。

  朔方的天空被滚滚乌云遮蔽,狂风呼啸着席卷大地。

  李广站在城头,看着远方黑压压的乌孙大军,目光凛然。

  “禀前将军,防御工事已准备完毕,随时迎敌!”

  刚刚从长安来到朔方的赵充国便被李广重用,参与此次乌孙大军来犯防御事宜。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