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玄幻奇幻>清净仙> 第262章 缘法完满,周婆婆欲证仙道

第262章 缘法完满,周婆婆欲证仙道

  不多会,周婆婆端着晚饭来到林清净跟前。

  伸手接过,林清净将那碗中稀粥一口口的吞下。

  周婆婆今日里却是端正了身形,紧守林清净身前,垂手躬礼。

  待林清净用罢了饭,周婆婆这才开口道:“仙师可是在此渡我?”

  今日里不知这周婆婆是怎的,竟然唤起林清净为仙师。

  林清净也没看她,只自顾问道:“为何这般相问?”

  周婆婆局促的回道:“老婆子一辈子在这昆山县城中度日,从没认得一个字,也没识得一条理。日子匆匆过了将将六十载,每日里都是浑浑噩噩,只埋头向前趟行。

  最近这些时日,听得仙师诵经讲道,没来由的心思澄清,脑海静明,许多以前不得知的道理好似都如那城外小河一般流淌心中。

  再观仙师,来此后,每日诵经讲道,我听如甘霖,外人听了却若寡水。

  是以今日才冒犯问起,若是想的差了,还请仙师不要生气。”

  林清净听罢,笑道:“你能顿悟道理,乃是好事,我为何生气?”

  听得林清净不生气,周婆婆这才开心道:“既如此,那我这里谢过仙师,让我悟的这般多的道理,不至于再如以往那般浑浑噩噩过活。”

  说完,就要跪拜谢过林清净,却被林清净拂尘一扫,顿时跪拜不得。

  这还是第一次周婆婆发觉林清净竟有这般神通,一时间反倒愣在当场。

  林清净只当没有看到,温言道:“道理从来都在自家身边,只是你等没有捡起而已。今日里我到此与众生诵经讲道不过是提醒尔等将之拾起。本就是你等身边的东西,故不须谢我。若是你等装聋作哑,不拾不捡,任我说的天花乱坠,也休想你等悟的一星半点。是以,若要谢,只谢自己就行,外人不当谢。”

  周婆婆听后这才心中稍安,然后又是问道:“仙师今次前来渡我,可是需要我随仙师去的仙山修行?可是若如此,我舍不得我家老伴与我儿孙。如此该怎么办?”

  林清净笑道:“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个人有个人的修法。你离不开红尘万丈,那就立在红尘,看世间百态,修的一尊红尘仙就好。是以不须随我回山修行。”

  周婆婆到此才算放下心来,心思活泛后,也有心情继续追问。

  “仙师,我自小没有入的道门修行过。也不识字,也不会功,可说一无是处,如此,仙师渡我,我该如何成道?”

  林清净笑道,“今日里与你唱的《太上感应篇》,只唱的一星半点,还不曾唱完。那里有你红尘修仙的办法。你自不必担心。”

  周婆婆好奇问道:“仙师可能先告知我一二。”

  林清净摇摇头,说道:“自来修法最是隐秘。哪个能这般轻授。”

  周婆婆问道:“如何才能得授仙法?”

  “端看你自己的意思。”

  周婆婆想了半晌也是没有明白林清净说的这是何?端看自己意思,难道仙长要我送些好处?但是家中乃是捕鱼的主,哪里有什么好东西能让仙师上眼的?至于金银那更是没有。

  正自琢磨,不想抬头看到林清净正嘴角含笑的看着自家,一时间,福至心灵,周婆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林清净叩拜道:“弟子求肯师父授予仙法。”

  这一跪再没有阻力,稳稳当当的叩了三次。

  林清净这才哈哈大笑着将她搀起,说道:“既受你三拜,合该与你红尘修仙的法门。这《太上感应篇》上有此一句: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自明日起,我每日里当宣讲兴善除恶的各种法条,你只需遵照此做的,仙位当有你一尊。”

  周婆婆听罢先是高兴,后又伤心。

  “若是早些时日拜的师父可就好了。如今我已老迈,就是日日行善积德,想来在死之前也行不的这般多的好事。今生注定与那仙位无缘了。”

  说完,径自落了泪来。

  林清净笑道:“无须灰心。这破观每每都有奇缘,我原以为是这破观风水好,自聚机缘,如今看来,却不是这般。而是它周围有着一位大善人,这破观受了善人滋养这才有了些许的灵验。

  灵验反馈自身,是以今次才有我来破观讲道渡人,助你成仙。”

  周婆婆虽听不懂林清净这般话是何意思,但是也能隐约知道,自己可能就是师父口中所说的那个善人,因着自己之故,师父这才来到观前讲道,助自己成仙。

  这般想来,自己成仙还是有些希望,于是问道:“师父,那我当何时能成仙?”

  林清净笑着一指座下朽木,说道:“当这朽木抽枝发芽,就是你成仙之时。”

  不待周婆婆欣喜,林清净赶人道:“今日里说的多了,你且先回家去吧。明日起随我诵唱《太上感应篇》,待你功行到了,自会明悟成仙时机。”

  周婆婆脚步轻快的离了破观前,返了家中。

  这日后,周婆婆每日里还是雷打不动的前来织网听经,一日不曾落下。

  如此,一直持续了四十八日。

  这日晚,林婆婆没有归家做饭,而是来到林清净跟前,禀道:“师父,弟子自你第一日讲道,就在此织网,如今织了四十八日,还有一些锁线没有织完。待得明日里就能锁线成功,织网功成。到此弟子也有预感,明日里就是我证道之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