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第25章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第25章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初春,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京城的大街小巷还残留着冬日的萧瑟,但在这看似清冷的表象下,却涌动着一股蓬勃欲发的生机。

  朱标和朱宇这几日都在东宫忙着商议诸多事务,他们深知,大明要想长久兴盛,光靠解决灾患、发展农事可不够,还得从根本上培育人才,开启民智。

  朱标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袍上用银线绣着淡雅的云纹,越发衬得他身姿挺拔、气质儒雅。

  他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本古籍,却无心翻看,眉头微蹙,似在思索着什么重要之事。

  朱宇则身着一袭藏青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根黑色玉带,显得沉稳又大气,他正站在窗边,望着窗外那刚冒出新芽的树木,若有所思。

  朱标率先打破了沉默,放下手中书卷,看向朱宇,轻声道:

  “兄长,如今南方之灾已过,百姓生活也渐渐恢复,可我这心里啊,总觉得还有许多事要做。

  咱们大明,疆域辽阔,可若百姓大多目不识丁,那这江山即便如今安稳,日后又怎能长久昌盛呢?”

  朱宇转过身来,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踱步到朱标身边,点头应道:

  “二弟说得极是,我也正想着此事呢。

  欲兴大明,必兴教育啊,只有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才能为朝廷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可这办学育人,该从何处着手,还得细细谋划一番呐。”

  正说着,两人便决定召集朝中大臣,一同来商讨这兴学之事。

  不多时,大臣们纷纷来到东宫的议事厅,众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疑惑,不知今日太子和大公子召集所为何事。

  朱标坐在主位上,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大人,今日将大家请来,是有一事想与诸位商议。

  如今我大明初定,虽有太平之象,可这天下百姓,识字者甚少,长此以往,于我大明发展不利啊。

  本太子与大公子寻思着,欲在各地广设学堂,让更多孩童乃至成人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习得圣人之道,不知诸位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礼部尚书听闻,眼中一亮,赶忙出列,拱手行礼后说道:“殿下,大公子,此乃大好事啊!

  正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若能在各地兴办学堂,那我大明日后必定人才济济,只是这办学需诸多准备,场地、师资、书籍等等,样样都得考虑周全呐。”

  朱宇微微点头,看向礼部尚书说道:

  “礼部尚书所言甚是,这场地嘛,本公子想着,可先利用各地闲置的官舍或是庙宇道观,稍加修缮,便可作为学堂之用,如此也能节省些开支。

  只是这师资,倒真是个难题,诸位大人可有良策?”

  这时,一位掌管国子监事务的大臣站了出来,恭敬地禀报道:

  “大公子,殿下,依下官之见,可从国子监选拔一批才学出众、品德优良的学子,派往各地任教,他们皆是经过国子监的悉心培养,学识方面定然是够的,而且年轻人有朝气,也能更好地教导那些孩童。

  另外,也可在各地招募一些当地的宿儒,这些人在当地颇有声望,对当地的情况也熟悉,两相配合,或能解这师资之困。”

  朱标听了,面露赞许之色,说道:

  “此计甚好,不过这选拔之事,还得严格把控,务必选出品行端正、学识扎实之人,切不可敷衍了事。那书籍方面,又该如何是好呢?”

  户部尚书皱了皱眉头,出列说道:

  “殿下,这书籍可是个大问题呀。

  如今要在多地办学,所需书籍数量庞大,若要重新刊印,耗费的钱粮可不是小数目,户部虽有些许积蓄,可还要顾及其他诸多事务,怕是一时难以支撑啊。”

  朱标手抚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

  “户部尚书,本太子明白你的难处,这书籍之事,咱们可以双管齐下。

  一方面,召集各地的书局工坊,让他们加紧刊印一些基础的启蒙读物,朝廷可给予适当补贴,鼓励他们多印;

  另一方面,发动各地的富户乡绅,鼓励他们捐赠家中所藏书籍,对于捐赠踊跃者,朝廷可给予嘉奖,如此或能缓解书籍匮乏之困。”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觉得太子这办法颇为周全。

  商议完大致策略后,朱标又道:

  “此事关乎我大明根基,需得有专人负责统筹,诸位觉得谁可担此重任呢?”

  朝堂上一时陷入沉默,众人都在思索合适的人选。

  突然,一位平日里不太起眼的年轻官员站了出来,他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行礼后说道:

  “殿下,大公子,下官不才,愿担此任。

  下官自幼便对教育之事颇为上心,深知其重要性,若能为我大明兴学育人出一份力,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和大公子所托。”

  朱标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官员,问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那年轻官员赶忙回道:

  “殿下,下官姓张名轩,现任职于礼部,虽官职低微,但对各地风土人情、教育现状也略有了解,恳请殿下给下官这个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宇看向朱标,微微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