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拨乱反正

  少林寺这边的事件结束,京城的科考也相继开始了。

  此前,动静最大的当属曹操家的小儿子文气入体,早就先天文体,被稷下学院的荀圣收入门墙。

  这可把曹操高兴的,然后就跑去教坊司看望颜盈,和她说了此事。

  可惜,颜盈对他没意思,主要是曹操这官不大,还没爵位,儿子也只是被荀况收入门墙而已。

  更何况,她知道,那首洛神赋是林竹说出来的。

  这就要回到李秀宁到太原时候了,她把洛神赋给誊抄了出来,然后附上曹植的名字,流传了出去。

  结果可想而知,曹植获得了文气加持。

  远在稷下学院的荀况发觉后,当即就来到京城,抱走了曹植。

  至于文气一事,他也搞不明白为什么。

  是什么人冒曹植之名写下这一首千古辞赋,若是恶作剧的话,代价就有点大了。

  苏轼当天跑了过来,也和荀况说了此事,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太遭罪了。

  作为继亚圣之后的后圣,荀况只能将其归咎于天道的运行规律。

  然后为苏轼照心,向仕子证明,他说的话是真的。

  不然,以苏轼现在的风评,在大考上会受到考官的偏见。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水调歌头和洛神赋一样,都是一个叫林竹的人所作。

  荀况表示,很想见见这位大才。

  当时,林竹已至古墓,从上官海棠口中知道了这一切,不由得有些心惊。

  有些事情,还是做不得啊!

  所以,这才在古墓老老实实待了一个多月。

  一方面是闭关练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等热度降下去。

  但热度又哪能那么快降下去,这不传到了蜀中一游人的耳中。

  “还能这样吗?那我倒要试试。”

  那人身穿一袭青衫,腰间挎剑,背后还有一个装酒的葫芦。

  看着前方的峨眉山,他吟唱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乃襄阳城杜甫,杜子美是也,仅以此句,赠峨眉诸位。”

  说罢,抽出腰间三尺青锋,在峨眉一座山峰的崖壁上,刻下了这一首诗。

  紧接着,脚踩青莲,飘然而去。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道人从峨眉主峰下来,看到了这首诗,也看到了这首诗中蕴含的剑意。

  其剑意之高,已非大宗师能够比拟,但功力还是差了不少,刚好大宗师。

  “襄阳杜子美!”

  此人呢喃了一声,就见金光乍起,正当入夜,天空文气凝聚成一个个金字,将诗句昭告世人。

  包括作者杜子美。

  当然,看到的也就只有峨眉派以及居住在峨眉山脚下的人。

  此时,杜甫正在家中读书。

  前不久,他偶遇了一位前辈,双方互相欣赏,成了至交好友,约定三年后京城一会。

  却不想,就在此时,一道文气下降,他就感觉有些纳闷。

  然后就有些明白了过来,京城那边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心中立马猜到,只有自己的那位好友长兄才会如此行事,不由得摇了摇头。

  但也证明了心中的猜想。

  可如此真的好吗?

  文气也是天道运行中的一环,若是可以随便赠与,那不是文道之幸,而是文道衰弱的开始。

  他虽然年轻,但性格较之年长的李白要更加沉稳,感觉事情不对,便写了封信,交给驿站,加急往稷下学宫送去。

  信中述说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并道出了自己的猜想。

  此时,李白心中一笑,“我那可爱的小老弟此时应该给那位荀圣人写信了吧,哈哈哈!这回前途有了。”

  也就他,能够如此轻易的写下一首引动文气的诗去证明这一切。

  他没练什么太强的内功心法,剑是剑圣裴旻教的,功力是以文气积累而来的。

  若是有一门强大的内功心法,他此时怕是也要绝巅了。

  正当林竹在融合拳脚武学时,荀况收到了杜甫的书信。

  本来嘛,一般的书信是放不到他案头上的,但这封书信有些特殊,上面带有文气。

  虽然不浓郁,但就是有,这就能引起他的重视。

  看过之后,就更加重视了。

  于是,将张良叫来,传音道:“子房,你写下这一句子试试,把你的姓名也写上去。”

  张良疑惑,不知荀况为何要子这般,但还是写下了这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张良。”

  但见天地间文气涌动,灌入张良体内。

  “啊,这!”

  张良愣了一下,“荀子,这是何故?”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