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都市青春>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115章 美名传千里

第115章 美名传千里

  拔草是最轻的任务,还有割猪草喂队里的猪,扔河里喂鱼等。

  五谷不分,重体力活干不了,脾气大,吃东西还挑剔,咸了淡了嘴里喋喋不休的,最后都被监督大队折腾得没脾气。

  村里人要靠土地吃饭。

  赚工分干农活,开水沟挖河道,抢收夯土,浇大粪,都是基操。

  都是为了能够活下去。

  后世很多回城知青说这苦那折磨的,却对自身问题根本不提。

  华夏本就是个劳动民族,农耕民族。

  开国才多少年,就养出了如此大批量的少爷小姐,瞧不上基层种地的……

  伟人怎能不火。

  对于乡下人来说,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就是好男人,好女人。

  长得好看,啥事干不了。

  乡下人眼里,这女人就是旧社会站街的姐儿。

  姐儿不知廉耻,谁瞧得上,都是要唾弃的。

  尤其是在这个还未彻底开放的年代,大家骨子里还有着贫农最光荣的理念,会对吃好喝好的羡慕,但不会笑贫不笑娼。

  知青就是站在了对立面。

  所以对于华铭东的到来,又是别村的人,天授村人其实很不喜。

  但有些人知道她和许知青为抢许灼,有着奇妙关系,也都没说啥。

  嗐,主要还是许灼名声好,能力强,深得全为民信任。

  他不在时,村里广播好几次夸他“不畏强权,勇于反抗”,是“坚决与封建迷信抗争到底的战士”,是“接班人”等等。

  于是朱小英就成了老封建。

  大家对于许灼孙子打奶奶这件事,也成了可以被褒奖夸赞的大好事。

  这背后当然少不了全为民的帮衬。

  所以许灼虽然不在,可看在他的面子上,人家也会接纳华铭东。

  至少表面上会很客气。

  八点钟左右时,零食生产组的人来上班了。

  送黄鳝的村里人来得差不多了,最后是许灼特别关照的三个孩子。

  阿山,小明,小毛,三孩子又提着各种野味来了。

  刺猬三只,野鸡两只,兔子五只,还有……一蛇皮袋牛蛙。

  这人还没到,一袋子牛蛙的叫声便震得耳朵疼。

  万芸快速清点完野味后,开始点牛蛙。

  就算是个乡下姑娘,跟着许若谷学会抓着杀蛇,她都受不了这滑腻黏糊的手感,一只只数,整个人都不好了。

  华铭东见了笑,拍拍手过来帮忙。

  一只只牛蛙抓在她手里,就跟玩具似的。

  小片刻,牛蛙数完了,一百二十只。

  三分钱一只,就是三块六。

  这年头读初中也就五块。

  像他们天授村,村委还出钱免一半,个人只要出两块五。

  三个孩子手里拿着一把钱,小脸个个洋溢着兴奋。

  他们也能赚钱了,回家可以让妈妈买肉吃。

  “你们倒是厉害,这牛蛙轻轻松松抓这么多。”万芸笑道。

  华铭东洗着手,笑了声:“他们哪里是抓的,是钓的,可有意思了。村上男孩子都会钓青蛙,用木杆子绑着棉线,上面挂只虫子挂只小青蛙,在秧田一角的水稻茬丛里,一挑一挑引逗。有时会引来蛤蟆,又是会引来青蛙。不过现在田里牛蛙更多,这东西太烦了,还吃庄稼。”

  尤其是最近蛇少了之后,牛蛙便多得离谱了。

  顿了顿,华铭东有些不可思议道:“小许同志收这么多牛蛙,用来卖给国营饭店,国营饭店……又要出新菜了?”

  “嗯嗯,学长说了,这东西可好吃了……”

  “万芸同志,黄鳝还收吗?”

  油腻的老婆子声音响起,万芸和华铭东齐齐看去。

  就瞧见一个头发很短、参差不齐的老太太笑嘻嘻走来。

  万芸和华铭东见了,对视一眼。

  万芸迎了过去道:“朱婆婆,您也来卖黄鳝啊。”

  “是啊是啊,来看看,我跟你说啊,都是两斤重的大黄鳝,瞧瞧。”

  附近人一听是两斤重的大黄鳝,纷纷过来看。

  要知道,两斤重的大黄鳝,村上还没几个人能弄到呢。

  朱小英倒扣篓子,倒出黄鳝。

  就瞧见一条条小孩手腕粗的大黄鳝在桶里消腾。

  “喔唷~牛逼!”

  一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人家老许年轻时,靠着白天种田晚上照黄鳝给盖了房子。”

  “诶?小许同志是他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