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武侠仙侠>逐鹿记之奇门遁甲> 第30章 九霄飘香(十)

第30章 九霄飘香(十)

  罗平由于观察和体会离英景蛇的奥秘,怔在当场。当他要去追赶时,被一位身穿黄衣、后背柴薪的道士拦住了去路。

  色如其名,拦路男子看起来就黄土味十足,显得脸黯淡无光,像一片枯黄的树叶,老气横秋的野人样子想不显老都难!

  罗平见其人,立刻浮现出戊土形象,自然也就把他对应到离九宫近邻巽四宫啦!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罗平从吐火珨口中得知奇门遁甲阳遁四局己巳时甲子戊、天任壬、伤门、九地落巽四宫。

  其中,戊临官在巳,为值符旬;壬绝在巳;伤门相于冬,居巽宫比和,适宜于索债、捕捉盗贼、渔猎、赌博等。

  天任星值巳时,主有二犬相争、野人负柴薪、吏人拿伞过为应。作用后六十日得外方人财物,南方人送鱼至,一年内生贵子,发富贵,吉。

  伤门加戊:主走失、失物难寻。

  伤门加壬:囚盗牵连。

  《玄机赋》曰:“六戊天门,利于出师遣将。”

  六戊号天武,又为天门。时加六戊,乘龙万里,所向摧阻,莫敢呵止。此时此方,利于出师遣将,入人之国,犬不吠鸡不鸣,战必胜攻必克,远行商贾,百事大利,凶恶不起。

  天盘甲辰壬加地盘甲子戊为青龙破狱格,又因壬为小蛇、甲为青龙,故名小蛇化龙格,主诸事有始无终、谋为暗昧。占官讼、求名则如意。占官职有攀龙附凤之象。女子逢之则喜庆之事。男子遇之有始无终。

  《元机赋》曰:“九地会伤门,忽雨忽兼晴,晴中有雨雨中晴,兵遇重关勿遽进,客来谈笑不宜凭,主战水灾丑未临,客难大作攻则擒,捕在坎,小桥濒。”

  伤门:伤者,残也,万物盛极而反伤,震为本宫,在冬则相,在本宫则为伏吟,临巽为得地,临离为死。

  伤门属震宫,震宫为木,甲子(戊)加之,水泄木气,居旺地主无雨;甲戌、甲辰(壬)加之,土受木克,必有风雨凄凄。

  九地为阴晦之神,将来多阴谋密计,来军多设伏乘虚。遇此时,当相继而动,不可进战,进必全军败亡。只可严营固守,待时而动。

  前面说过,巽四宫丙寅时奇门遁甲天地盘就是壬加戊代表的“小蛇化龙”,对应水山蹇。

  卦辞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卦象征行走艰难,意思是说:“筮遇此卦,利西南行,不利东北行。利见贵族王公,获吉祥之兆。”

  罗平继吕玲、吕珑之后又遭遇黄衣道士拦路,大有“兵遇重关勿遽进”韵味,或许鉴于跟吕玲、吕珑有“客来谈笑不宜凭”经历,这时还不想撕破脸,故而质问道:“为何拦我?”

  “欠债还钱,我替武…债主讨债来啦!”黄衣道士答道。

  他说到“武”字后,或许意识到说出债主名字不妥,就突然改了口。

  罗平听罢,纳闷道:“欠什么债?向谁讨债?”

  “武债主前来找你讨债,却被吐火门的恶犬霸道地拦住啦!我只好替武债主讨债来啦!”黄衣道士答道。

  “武债主是谁?你又是谁?”罗平立刻追问道。

  “乖乖地跟我去见债主就知道啦!”黄衣道士答道。

  他既然不能说出债主名字,说出这样的话也就必然啦!

  罗平见他耍横,也就不再留有情面,冷笑说道:“虽然不知债主是谁,但我知道你是谁啦!”

  “我是谁?”黄衣道士问道。

  “你是六戊其一的戊戌啊!” 罗平答道。

  “为何是戊戌而不是戊辰、戊寅、戊子、戊申、戊午哪?”黄衣道士纳闷地问道。

  “因为辰龙、寅虎、子鼠、申猴、午马不像戌狗一样狂叫拦路啊!”罗平答道。

  黄衣道士听出对方在骂他是狂叫的拦路狗后,恶狠狠地说道:“不识抬举,那就让你尝尝戊戌萌渚刀的厉害吧!”

  “让我说中了,果然是一条拦路狗吧!” 罗平嘲笑道。

  随即,黄衣道士从背负的柴薪中抽出一柄刀,应该就是他说的萌渚刀吧!准备与罗平开战。

  当黄衣道士从柴薪里抽刀时,罗平感觉好笑,还在讽刺他,道:“一把柴薪刀而已,还美其名曰萌渚刀,真是可笑啊!”

  然而,说归说做归做,罗平见他说的柴薪刀或者对方所说的萌渚刀劈来,不敢大意,马上催动醉心曼陀罗功,配合师父秦曼所传祖宗秦开创建的秦家剑法,应对黄衣道士的柴薪刀或萌渚刀。

  秦家剑法可谓是秦开传奇人生的总结,由鲁阜秦生、东胡羁绊、走马归燕、昭王拜将、辟地千里、满番汗醉组成。

  从打斗中可以看出,罗平的武功能够达到都尉水准,而黄衣道士不仅被罗平猜对了身份,其实力也的确够得上“戊戌”将军水平。

  罗平虽然具备麒麟般灵性气质,但却值麒麟幼年期,在犹如盛年期的狗獾面前,显得稚嫩很多。

  当然,狗獾在这里是形容黄衣道士啦!

  黄衣道士虽然显老,其实年龄比罗平大不了多少,武功比罗平高一个等次是有原因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像他的萌渚刀表明的那样,黄衣道士出身五岭之一的萌诸岭,自幼修习由奄奄一息、故态复萌、天之骄子、犀照牛渚组成的“奄萌子渚”功。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