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都市青春>剑来(1-28册)出版精校版> 第230章 江湖见面道辛苦

第230章 江湖见面道辛苦

只出自旧卢氏王朝制壶名家之手的茶壶,紫砂小壶,样式朴拙,据说真品当世仅存十八器,大骊宋氏与东宝瓶洲仙家各占一半,有“宫中艳说、山上竞求”的美誉。一位来此看书的游学老文士,眼前一亮,询问掌柜能否一观茶壶,李锦笑言买书一本便可以,老文士点头答应,小心提起茶壶,一看题款,便大为惋惜,可惜是仿品,若是别的制壶名家,兴许是真,可既然是此人制壶,那就绝对是假的了,一间市井坊间的书铺,岂能拥有这么一把价值连城的好壶?不过老文士在出门之前还是掏钱买了一本善本书籍,书铺小,规矩大,概不还价,古籍善本品相皆不错,只是难谈实惠。

  李锦收了钱,丢入柜台抽屉,继续躺着享清福,一边饮茶一边翻书。

  如今只要是个旧大骊王朝版图出身的文人,哪怕是科举无望的落魄士子,也完全不愁挣钱,只要去了外边,人人不会落魄。东抄抄西凑凑,大多都能出书,外乡书商专门在大骊京城的大小书坊,排着队等着,前提条件只有一个,书的序文,必须找个大骊本土文官撰写,有品秩的官员即可,若是能找个翰林院的清贵老爷,只要先拿来序文以及那方至关重要的私印,先给一大笔保底钱财,哪怕内容稀烂,都不担心财路。不是书商人傻钱多,实在是如今大骊文人在东宝瓶洲,真是水涨船高到没边的地步了。

  李锦原本一看那序文,就没什么翻书的念想了,是个大骊礼部小官的手笔,粗通文墨而已,不承想后边文章,反而是出人意料的好,于是便记下了作者的名字。

  这位不务正业的冲澹江水神老爷,还是喜欢在红烛镇这边卖书,至于冲澹江的江神祠庙那边,李锦随便找了个性情老实的庙祝打理香火事,偶尔一些心至诚以至于香火精粹的善男信女许愿,给李锦听到了心声,他才会权衡一番,让某些不过分的许愿一一灵验。可要说什么动辄就要飞黄腾达、进士及第,或是天降横财、富甲一方之类的,李锦就懒得搭理了。他只是个夹着尾巴做人的小小水神,不是老天爷。

  李锦找了一些个溺死水鬼、吊死女鬼,担任水府巡视辖境的官差,当然都是那种生前冤屈、死后也不愿找活人代死的,若是与那冲澹江或是玉液江同行们起了冲突,忍着便是,真忍不了,再来与他这位水神诉苦,倒完了一肚子苦水,回去继续忍着,日子再难熬,总好过早年未必有那子孙祭祀的饿死鬼。

  李锦唯一真正上心之事,是辖境之内那些祖荫厚重或是子孙是读书种子的大小门户,以及那些节妇、贤人,有些需要扶持一把,有些需要照拂几分,还有那些个积善行德却体魄孱弱的凡夫俗子,则需要李锦以山水神灵的某种本命神通,以一两盏大红灯笼在夜幕中为他们引路,防止被孤魂野鬼的某些煞气冲撞了阳气。这些极有讲究的大红灯笼,也不是任何练气士都能瞧见的,地仙当然可以,不是金丹、元婴却擅长望气的中五境修士也行,只不过就像一国境内,神灵数量得看国运多寡、山河大小,这些大红灯笼,也要看神灵品秩高低,绝非什么可以随手送人的物件,一些个市侩些的山水神祇,也会给予一些富贵门户便利,只要不过分,不被邻居同僚告发,或是不被上司山君、城隍阁申饬,朝廷礼部那边就都不会太过计较。

  李锦前些时候,就亲手将两盏灯笼,分别悬在了一位出身贫寒的市井少年的身后和家宅门外。前面一盏灯笼,会与之形影不离,昼没夜显,污秽阴物见之,则自行退散,不但如此,李锦还在灯笼内的灯烛之上,写下了“冲澹江水神府秘制”的字样,意思就很浅显了,这是他李锦亲自庇护之人。不管是鬼魅还是练气士,有谁胆敢擅自动摇少年心魄,稍稍坏了少年的读书前程,那就是跟他这位冲澹江水神做大道之争。

  有些山水神灵,会专门在文气文运一事上下苦功夫,对待辖境内的读书人,最为青睐,一旦光耀门楣,这拨为官的读书种子,就可以载入地方志,可以帮助家乡的山水神灵,在礼部功德簿上添上一笔。有些则选择武运,至于忠烈、孝义等等,庇护一方的神灵都可以视为某个选择。

  所以说做人难,做鬼做神灵,其实也不容易。

  其中又以做了鬼禁忌更多,稍有差错便会犯忌,惹来冥司胥吏的责罚,荒郊野岭的还好点,在州城大镇的市井坊间,那真是处处雷池。越是国祚绵长的山河之中,神灵越是权大威重,鬼魅越是不敢随便作祟,除了山水神祇和文武庙,更有大小城隍庙阁,再加上那些学塾道观寺庙,以及高门豪宅张贴的门神,污秽鬼物寻一处立锥之地都难,更别谈鬼物之间又有各种荒诞不经的欺凌事,与阳间那些腌臜事,其实没什么两样。

  功德彰显,正人自威,鬼魅退散,绕道而行,从来不是什么虚妄之语。

  铺子生意冷清,李锦有些想念这些年常来照顾生意的两个熟客了,前有大风兄弟,后有朱老弟,人家买书,那叫一个豪爽,半麻袋一麻袋买去的那种。

  与朱敛相熟,还要归功于玉液江那场风波,之后朱敛就常来这边买书。

  虽说那位玉液江水神娘娘事后没有被大骊礼部问责,但是显而易见,在大骊礼部祠祭清吏司是落了档案的。大骊的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与这礼部祠祭清吏司,三司主官,正五品而已,位不高权却重,尤其是礼部祠祭清吏司,具体管着大骊所有山水神灵的功过考评,更是重中之重,故而被山上视为“小天官”。清吏司郎中大人与李锦是熟人,前不久微服私访三江辖境,来书铺这边坐了一会儿叙旧,之所以能够劳驾这位郎中大人亲临红烛镇,当然是因为那个玉液江水神娘娘捅出的娄子,比天大了。

  作为玉液江水神的同僚,李锦谈不上幸灾乐祸,倒是有几分兔死狐悲,即便当了一江正神,不还是这般大道无常,终年忙忙碌碌不得闲。

  当然李锦美梦成真当上了江水正神后,因为野心不大,还算悠闲。若是李锦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冲澹江提升到那铁符江一般品秩,与那杨花一样晋升头等水神,可就有得忙了。

  李锦合上书籍,随手丢在胸口,开始闭目养神。

  有些怀念与那位朱老弟的言谈,撇开身份和立场,双方其实话语十分投机,李锦甚至愿意让朱老弟躺在藤椅上,自己站在柜台那边。

  记得朱敛曾笑言:“我信佛法未必信僧人,我信道学未必信儒士,我信圣贤道理未必信圣贤。”

  落魄山朱敛,确实是一位难得一见的世外高人,不只拳法高,学问也是很高的。

  有客登门,李锦睁开眼睛,抬手提起茶壶喝了一口,慵懒道:“随便挑书,莫要还价。”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