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772章 是不是檄文?

第772章 是不是檄文?

emsp;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哪还有什么前汉那样的真正良家子的模样?

  在汉中这几年来,大汉丞相不知去过多少次南乡,他自然能感受到南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家有恒产,家境殷实,知礼守义,知书识字”这四句,放在南乡的那些士卒身上,绝对是再恰当不过。

  虽然比起前汉的良家子,护羌校尉府的军中士卒底蕴要差上一些。

  但比起那些号称良家子,其实是世家子,最低也是豪族之后的子弟,南乡士卒反而更像前汉的良家子。

  “讲武堂,讲武堂……”

  再想起南乡新开的讲武堂,大汉丞相眼中爆出精光来:“此与羽林孤儿又有何异?!”

  李遗听到这句话,吓得全身一抖!兄长啊,你究竟做了什么啊?

  李遗脸色微微发白,心里直念叨,羽林孤儿,岂是一般人所能组建的?

  可是不应该啊!

  张家小娘子,一直跟在兄长身边,如今还掌护羌校尉府机要。

  想到这里,李遗灵光一闪。

  莫不成……这事与皇上有关?

  他在下边胡思乱想,上头的大汉丞相同样是目光连闪,竟是忍不住地来回走动。

  嘴里喃喃自语:“良家子……良家子……”

  好一会,这才嘿然一声,“原来如此!别人皆道此子练兵有法,却不知他还选兵有方。”

  没有良家子,就自己想法子创出良家子。

  “好算计,好谋划!”

  大汉丞相忍不住地提高了声音,他再看向手中的公文:“为平灭贼人,为平息天下战火,为复兴大汉,为子孙后代不再为贼人所役。”

  诸葛亮越看这几句,就越是不能自抑,他大喝一声:“李文轩!”

  “在!”

  李遗连忙应道。

  “你现在立刻动身,前往陇右,告诉这小子,让他马上给我回来,一刻也不能耽搁!”

  李遗从来没有见过丞相这副模样,他的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腔来了,同时又心如火焚。

  他自诩心思不落人后,现在却是死活都想不出,兄长这公文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竟是让丞相动容如此。

  “他要是敢拖延,你就告诉他,到时候我会亲自去陇右打断他的腿!”

  李遗双腿一软,差点跌倒在地。

  “诺!”

  “去吧。”

  李遗急匆匆地出了丞相府,赶回南郑自己的家中。

  现在李家已经算是真正迁到了汉中,李恢因为身体不好,去了南乡那边疗养,所以府上只有李遗夫妇。

  李何氏看到自家阿郎脸色匆忙地回来,连声催促着下人赶快收拾行李。

  不禁有些吃惊地问道:“阿郎这是要出门?”

  李遗点头,“受丞相之命,去一趟陇右,给兄长传个信。”

  谁都知道自家阿郎与冯君侯乃是好兄弟,经常往返于陇右和汉中,这倒没有什么奇怪。

  只是这一回,李遗脸色焦虑中带着忧愁,让李何氏不禁担心地问道:“阿郎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李遗把所有下人都遣下去,这才悄声地对着李何氏吩咐道:“我离开后,你马上就去一趟南乡,找大人问个主意。”

  然后把方才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此次也不知丞相让兄长回来,是个什么意思。大人与丞相相熟,想来应当能帮我拿个主意。”

  “到时你记得,让人快马把大人的主意送到陇右。还有,此事除了大人,在兄长回汉中之前,谁也不许说!”

  李遗正发愁着,哪知李何氏思索了一下,却是失笑道:“阿郎置身事中,关心太过,一时想差矣!妾倒是觉得,冯君侯此次回汉中,应当无事。”

  李遗先是一惊,然后一喜:“细君何以教我?”

  兄长作为兴汉会的会首,身系多少人的兴衰荣辱?真要出了什么事,李遗都不敢想像大汉会发生什么,此时听到自家细君这番话,不管有理没理,先找个安慰再说。

  “阿郎只看到丞相声色俱厉,却是没注意丞相所说的话么?”李何氏微微一笑,“我先问阿郎,丞相平日里,可重规矩?”

  “那是自然,丞相行事,大汉何人不知?”

  “那好,既然丞相重规矩,那么在公事上,对别人可有用过那什么‘那小子’‘打断腿’之类的话语?”

  “无也……”

  李遗刚说了两个字,心里顿时一道亮光闪过。

  “阿郎,这等语气,这等话语,乃是长辈对小辈才会说,而且还须是负有管教之责的亲与师,不然就太过失礼了。”

  李何氏提醒道。

  “嗐呀!”李遗一拍手,“我竟是糊涂了!”

  解开了一个疑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