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历史军事>亮剑:钢铁雄心> 第152章 新鲜血液

第152章 新鲜血液

  第152章 新鲜血液

  “王长官,我是中华学生联合会代表!”

  “我叫纪乐成。”

  将徐州商人安排妥当后,一名身着长袍马褂,留着三尺长髯的老者缓步走来。

  王奉主动伸出手:“你好你好!”

  纪乐成连忙上前握住:“久闻王长官大名,今日一见,果真是样貌堂堂,英武非凡呐!”

  王奉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忙不迭道:“老先生过奖了。”

  纪乐成挥挥手:“王长官谦虚了,我在学术界,有几个知己老友,一听闻我要来徐州,立马给我写信,请我代问你些问题,写在纸上,带回去给他们。”

  王奉摸不清头脑:“问我.这是何意?”

  纪乐成笑了笑:“我那几个老友,都是历史系的学者,国难当头,要编撰战史,以供后人铭记。”

  王奉一怔,一股厚重感扑面而来。

  不知不觉间,自己参与的事,已经要被写进了书里。

  纪乐成抚了抚胡须:“史书.字很少,事很大,短短几行字,却写了大事。”

  “六王毕,四海一,寥寥数笔,便是始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曾多次劝说,让他们亲自来徐州,好问个明白,记录个详细,但奈何路途遥远,最后只好作罢。”

  王奉笑了:“好啊,您老人家在徐州多待几天,等手头闲下来,有时间了,我跟你好好聊一聊!”

  纪乐成拱手作揖:“有劳王长官了。”

  王奉看向身后的学生:“这些学生.怎么带了这么多行李?”

  只见纪乐成身后众人,一个个顶着略显稚嫩的脸庞,肩上挎着背囊,手里提着布包,看上去不像是来慰问,更像是要搬家。

  纪乐成笑着解释:“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多所大学,都是自愿来参加抗战,支援工业建设的优秀青年。”

  王奉恍然大悟,抬头看向彩旗上的标语。

  “打倒帝国主义!振兴民族工业!”

  纪乐成侧过身,向后方招招手:“孩子们,都来自我介绍一下。”

  一名学生举起彩旗,率先走上来,满脸激动之色,学着士兵的模样敬了个礼:“报告长官,我们是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学生团!”

  “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四系,全员八十六人!”

  “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全员一百三十二人!”

  “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全员七十三人!”

  “国立厦门大学!土木工程系!全员三十一人!”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中山大学!”

  “.”

  面前学子朝气蓬勃,王奉笑的合不拢嘴。

  这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

  日本或许打的赢军队,但绝对打不垮民族脊梁。

  长治工业区的扩张速度很快,人手紧缺,严重制约了生产。

  眼下稀缺的,正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技工学堂能培养出流水线工人,却培养不出工程师。

  面前这些学生,少说也有五六百人,简单培训一两个月,就能上岗担任项目工程师。

  解了王奉的燃眉之急。

  “清出几栋营房,好生安顿慰问团。”王奉扭过头,招呼身旁卫兵。

  在国民高等教育普遍低下的时代,仅有的少部分教育资源,还要向文科倾斜大半,毫不夸张的讲,寻到一名理工人才,比培养一名团长还难。

  卫兵脚跟合拢,敬了个礼:“是!”

  临走时,王奉补充说:“顺道告诉炊事班,今天多做一千人的量,菜里多放点肉。”

  校场上的慰问活动,持续了四五个小时。

  炊事班起锅烧油,香气在空气中飘散。

  目前在守备军的后勤体系中,并没有统一的炊事部队。

  整训时期的饮食问题,由各排下属的炊事班自行负责,总指挥所只规定统一的开饭时间。

  ——————

  21:23

  办公室内。

  这个时间,王奉本应该在外面,和慰问团一起共进晚餐。

  但一封突如其来的军报,打断了他原本的计划。

  赵方远:“长官,一战区长官部传来消息,日军第十四师团自濮阳集结,有南渡黄河之意!”

  王奉看向地图,眉头拧在一起。

  台儿庄战役刚结束,还没过去一天,日军又要闹幺蛾子。

  赵方远:“第十四师团若是过了黄河,再往南就是陇海线!”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