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鲜的鱼味道就是不一样。
嘎刀鳞这种鱼就一条大刺,去了这个,两边都是一块块的肉。
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饭,简单的食材做出了最正宗的农家炖鱼的味儿。
拿着喧乎的大馒头,沾着盘子里的鱼汤,小苗苗一个人就干了半条鱼。
虽说这鱼个头不大,一条也就巴掌长,于玲还是怕给她撑着。
“看不出来,你这小东西还稀罕吃鱼。
愿意吃鱼,这还不好办?”
确实好办,这会儿的塘子里,河里都是鱼。
集市上的鱼便宜的不成。
老太太原先不爱弄这个,就是刺儿多,怕卡着孩子。
这嘎刀鳞一根大刺去了,肉多刺少,也没什么腥味,孩子吃正好。
“这鱼不错,就是不不知道下回还能不能买着。”
于玲也觉得这玩意儿可以多吃。
总比猪肉便宜吧。
“这玩意儿不稀罕,水库里有的是。
没有这个还有黑鱼啥的,鲫鱼也不少,鲫鱼熬汤给她下面条也一样好吃。”
也对。
农村的大水泡子里,什么鱼没有。从此苗苗小朋友开启了吃鱼的生活。
这话暂且不提。
日子一天天的过,于玲隔三差五的跑跑街里和县城。
跑县城还是很稳定的,她基本上三天一去。
也不多带。
但是物价涨涨后,她也跟着小幅度的提了价格,就这样,还是回回卖空。
就这么卖到了秋收。
“这回东西可不少。”
老太太看这满满一车,“你能卖了了吗?”
“不知道啊,试试吧!”
于玲想着过几天就要收花生了,虽然地不大,也就两亩地,但是自己没干过农活,不好说能干几天。
怎么着估计也得三四天吧?
一路进了城,还是去了公园边上。
“你今儿带得有鸡蛋不?”
“有,大妈,我家得秋收了,我下回来得四五天以后哈,要是要别的东西,我估计带不了了。”
“那我多买点。”
她前面去菜市场买鸡蛋,这几年养鸡场多了,都用那鸡饲料喂鸡,蛋倒是大了一圈,还有那种双黄蛋。
看着挺好,她可不喜欢。
那三四个月就催着出棚的鸡,可不比这农家粮食喂出来的。
她就爱买这个小于家的菜,贵了也买。
再说了,菜市场也涨价了。
“这个小于,她不是天天来卖菜啊?”
有那买了菜提着一起回去的老太太拉着呱唠着嗑。
“不是,她就是住县城边上的村里,差三岔五的骑车卖菜呢。”
“这小媳妇卖的行,东西都挺好。
我这腿脚的不爱去那边菜市,太远了,这不刚好我们离着近,我每回就多买点,放冰箱,也方便。”
“你别说,她要是天天在这摆摊,也不错。”
“我看小区那边不是开了一家店?卖的水果,偶尔的也带点菜?”
一个老太太插着话,另一个老太太摇摇手,
“不行,那家卖的贵不说,还不让自己拿,那菜第一天卖不了,第二天都蔫吧了,一分都不省,说是什么超市都这样。
连个塑料袋都收钱。
我去过一回,买一回菜,菜不多,钱倒是没少花,我可不去了。”
老太太们闲聊着走了,但是这话于玲听着进了心。
天天在大马路上卖菜确实是挣钱,但是要是有个固定摊位那也不能少挣了。
她以前住的小区里都有生鲜超市。
但是这会儿还没见哪个小区里有卖菜的店。
水果的倒是看着一个,要是自己在这开一个,那估计能行。
不过她得考察一下市场,找个合适的位置。
最主要的,开店得有房子。
自己肯定没有,那就得租房子,问题是租房子贵不贵呢?
看租房子这事儿不着急,因为秋收开始了。
好在家里的花生地就在屋后头,离着家近不说,运东西也方便。
在于玲的印象里,农业机械化早就普及了,但是她没想到,在这里还没普及。
不,应该说是普及了,但是家里就一点点地的,不值当的进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