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の>书库>都市青春>人性即见如来> 第95章 藏拙

第95章 藏拙

  天道无情:聪明过人者的宿命

  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生而聪敏,才华横溢,甚至在幼年就震惊世人。然而,他们往往英年早逝,成为历史的一颗流星。项橐、甘罗、曹冲、王勃……这些名字带着璀璨的光芒,却都早早陨落。他们的故事令人叹惋,但更值得深思。

  是什么让这些人无法长寿?是天妒英才吗?是权谋倾轧吗?还是他们自身的无知与桀骜?回顾他们的经历,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一丝天道的无情与人性的深邃。聪明过人者,若不能藏拙,便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最终付出惨烈的代价。

  项橐的故事:七岁师孔子,十岁命归黄泉

  项橐,七岁便以才智名震天下。他的故事始于孔子周游列国途中的一次偶遇。

  孔子行车赶路,途经一群孩童嬉戏,其中一名小孩用沙土堆了一座“城”。孔子让车夫鸣钟示意他们让路,但那名小孩却不闪不避。孔子下车问:“为何不避车?”小孩项橐答道:“从古至今,车绕城而行,岂有城避车之理?”孔子听后大惊,觉得这小孩非同寻常,于是决定试探项橐的学识。

  孔子接连提出四十多个问题,涵盖天文、地理、伦理、自然等各种领域:

  什么山没有石?

  什么水没有鱼?

  什么门关不上?

  什么牛不能生犊?

  什么马不能生驹?

  什么刀没有环?

  什么火没有烟?

  什么男人没有妻?

  什么女人没有夫?

  面对这些刁钻的问题,七岁的项橐不慌不忙地一一作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

  每一答都简洁精准,滴水不漏。孔子闻之连连称赞:“善哉!善哉!”

  孔子试图邀请项橐同行,项橐却拒绝得有理有据:“我有严父,需侍奉;有慈母,需奉养;有兄长,需顺从;有弟弟,需教导。家中责任尚重,怎能随君游历?”孔子又提议博弈,项橐坦然拒绝:“博弈无益,学生博弈则忘读诗书,农民博弈则荒废田地,君子焉能沉溺于此?”孔子再提议平天下,项橐又以逻辑严密的论述驳斥了他。

  最后,孔子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言下之意,他将项橐视为自己的老师。这句话流传千古,却也为项橐带来了杀身之祸。

  你想想

  孔子想与项橐一起周游列国,可人家压根就不和他玩。

  孔子又不死心,说我们博弈一番?试图找回场子,人家还是不和他玩,孔子又问了好多及其刁钻的问题,他都能精准回答。

  直接把孔子整懵逼了。孔子可能当时在想,你踏马的天生克我吧。

  这都不是完败,这是完虐。

  原文原话真的太精彩了,建议有时间细读一下,没时间就略过。

  项橐之死:聪明的代价

  项橐的聪明才智远超常人,但他的生命止步于十岁(或十三岁)。关于他的死因,史书虽未详载,但民间流传的几种说法令人心寒:

  1. 被齐国和吴国武士杀害

  项橐的才名让诸侯觊觎,齐国、吴国等国都试图将他招致麾下。他拒绝了齐国的邀请,最终被吴国武士刺杀。

  2.被齐国君主烧死

  齐国国君担心项橐将才华奉献给敌国,便派人将他烧死在山林中。

  3. 因拒绝仕途被害

  项橐不愿为任何国家效力,这一态度让诸侯们心生忌惮,最终遭到暗杀。

  4. 被割下头颅

  在齐国与吴国争抢项橐的过程中,他被吴国武士斩首以绝后患。

  无论哪种版本,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局:项橐的聪明才智招致了杀身之祸。他的死,是天道无情,也是人性险恶的体现。

  而孔子,是否真的对项橐怀有敬意?抑或,他以极高的声望捧杀了项橐?一个七岁的天才,被天下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公开称为“老师”,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孔子的称赞让项橐成为众矢之的,各国为争夺他不惜动用暴力。一句“我拜七岁小儿为师”,既是孔子的谦虚表演,也可能是项橐的催命符。

  甘罗:十二岁丞相,权谋之中的牺牲品

  甘罗,同样是早慧的代名词。他十二岁时,以聪明才智为秦国赢得城池,被封为上卿(丞相级别)。他的智谋为秦国立下大功,但也注定了短暂的人生。

  甘罗之死,史书多无记载,但有传闻他死于宫廷斗争。十二岁的孩子成为权力中心的一枚棋子,他的结局并不意外。他的死,与项橐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智慧超群,却无法在复杂的环境中自保。

  曹冲:神童的短暂人生

  曹冲,曹操之子,因“曹冲称象”闻名。五六岁的他聪慧过人,被曹操视为最佳继承人。然而,他的早慧却让兄长曹丕忌惮,最终在十三岁时离世。有人说他死于疾病,也有人说他死于兄长的迫害。

  曹冲的死,揭示了一个更残酷的事实: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早慧者往往成为众矢之的。聪明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危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勃:才华横溢的苦命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