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院士他们在荷兰那边搞测试的事情我也听说过一二,“周平建若有所思,“但之前一直以为跟氚增值技术有关,没想到还涉及空间核反应堆的部分。”
常浩南点点头:“是同步进行的……HFR那边的测试条件比较完善,再加上这次我们的测试排序很占便宜,所以不光有机会验证氚增值技术,还能顺便完成无外中子源启动核反应堆的关键测试……另外,这次的反应堆设计其实也借鉴了不少聚变研究方面的等离子体约束技术。”
周平建眼睛一亮:“这么说,你们已经解决了太空环境下核反应堆的启动问题?”
“没错。”常浩南放下筷子,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依靠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宇宙射线,在日冕和太阳耀斑产生期间,有足够的能量激发反应堆内部材质自发达成临界条件。”
周平建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据图表,眼中闪过明显的兴奋:“这些参数……比当年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空间堆都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是的,关键在于我们采用了全新的盘式磁流体发电机设计,本质已经非常接近地球上的核电站。”常浩南回答道,“而传统的空间核电源采用用温差热电偶或者热离子技术,本质上属于静态热电转换,效率还不到动态转换的零头……”
正当两人深入讨论技术细节时,休息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孙燕来局长走了进来。
“常院士,可算是等着你了!”孙局长热情地握住常浩南的手,“你这次可给我们带来了个大惊喜啊。”
常浩南站起身:“孙局长,实验结果出来得太突然,所以只能临时通知你们了。”
孙燕来摆摆手:“这种技术突破,越突然越好!”
说着也坐到两人旁边。
不过。”他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下午的会议将决定我国航天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你确定这个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支持大型空间站建设了吗?”
常浩南毫不犹豫地点头:
“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只不过由于实验条件和安全性问题,我们在地球上只能做到原理验证这一步,工程验证只能发射到太空……甚至还不能是近地轨道上去做。”
“太好了!”孙燕来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有了这个技术,我们就不必在月球和火星之间做选择了。”他转向周平建,“老周,你觉得常院士之前提出的那个深空探测中转站构想,现在有实现的可能了么?”
周平建略微表现出一些迟疑,但还是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如果供能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地球向L4点进行航天发射的能力。”
“这正是我想说的。”常浩南接过话题,“所以我最近重新优化了中转站的设计方案。考虑到现阶段运载能力的限制,我们可以分阶段建设,先从一个小型的燃料加注站开始,逐步扩展功能模块,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考虑国际合作方案来分摊风险。”
孙燕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个思路很务实。不过,具体如何平衡月球和火星探测的资源分配,还需要下午会议上大家共同讨论。”他看了看手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准备去会议室吧。常院士,下午就由你来开场,详细介绍这个反应堆技术。”
三人出门,快步朝着会议厅的方向走去。
“只要上级在原则上允许,那国际合作方面你不用担心。”路上,周平建笃定地保证道,“这两年来,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走在最前面的孙燕来放慢脚步,回头笑着插话道:
“这段时间,从国外,尤其是海湾国家注入的资金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常浩南挑眉,“看起来……国际合作比我想象的进展更快。”
“毕竟合作伙伴比我们更着急。”周平建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特别是沙乌地,他们投资的星月号科研舱甚至比我们自己的实验舱段更早进入正式研发阶段,预付款在合同签署后一星期内到账,比财政部拨款都快,创下了同类项目的最快纪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