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得闻国史

  大魏官方认证的命理学说‘果老星宗’中记载,日格有六。

  分大日横空、日月同宫、日月并明、明珠出海、日月照壁、巨日同宫。

  其中明珠出海属升日命格的第四等,无前三等之恒久,又有独特的迅升爆发期。

  太祝认为周元命格贵重,尚处于升跃阶段、气运极盛,就算放到乡镇几年,也能误打误撞的发现隐藏秘境。

  他能入月宫、接触阴鬼秘境、发掘水匪秘境,也并非偶然,而是明珠升腾照破阴霾的反馈。

  所以应该尽快对其授艺,并调往地方,趁其气运兴盛,发掘出一两个隐藏秘境。

  否则等周元功高爵重时,也就成了壮年坠势,再难与天地灵机呼应了。

  太祝作为九卿之首太常的直属六令丞之一,所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他一番命理解释后,一众朝臣仔细一想,确实有些道理。

  就凭周元入营三月进月宫、窥阴鬼、得水匪的经历,若不调入京城参试,恐怕还能发掘出新的秘境。

  因此,这种有寻宝能力的特殊人才,绝对不能埋没。

  其实面对命理谶言,朝臣们不至于全信、也不至于一点也不信,只是认为该放出去试试。

  若有所获,便能增幅国力;若无所获,过两年再把他调回禁军任职即可。

  他们此次之所以认同太祝之言,也不是真的唯命格论。

  而是因为太祝指明,周元的明珠出海格有保质期。

  谁也不知道他这颗明珠能升跃到何时,若是行动慢了,明珠不升反有颓势,那可就太亏了。

  “太祝所言有理,周元你可愿趁气运兴盛,为我大魏探测几处秘境。”

  “禀陛下,为盛国朝、臣愿领命。”

  按照大魏惯例,灵试榜魁会先留京授业,后下放州郡做参军,等政令纯熟后,再升任州郡镇守校尉。

  这可比那些镇守一县、出任边镇的普通入选者好多了。

  但周元既然气运兴盛,就有了新的说法,直接越过了循规蹈矩的升职流程,获得了特事特办的待遇。

  “好,待孤回宫再许你一职,仍保留羽林郎身,加赐通行京畿之权。”

  大魏皇帝并没有将周元派往地方视察的意思,而是准备让他先探查京师地貌。

  对此,各州都督没什么意见,反倒对太祝的命理学说起了一些兴趣。

  皆言,太祝若有闲暇,定要去他们府上坐坐,看看他们的子嗣。

  这就有点把太祝放到火上烤了,都说好,显得虚伪;说某个不好,又有损人之嫌。

  也就大魏皇帝拉了他一把、派遣了新的公务,不然真要去客串几日算命先生了。

  “来诸君盛饮,望我国朝恒盛。”

  大魏皇帝获得一位福将,心情大好,周元也获得了更好的自由度,算是双赢了。

  随后的宴会就较为平淡了,话题又落回各州风貌与追忆往昔。

  最终还是前朝大康背下了所有,成为了一面映照今朝的铜镜。

  “大康因私失国,灵物永在几家几姓流转,自绝天下英才。

  乃至位贵者得灵怯战、善战者永无灵食,貌壮而虚、一戳即破。”

  “诸君当谨记大康之失,存我大魏无血战、无灵食之风骨。”

  “我等领命,勇铸军魂、血冠武威。”

  大魏的风骨不在于大魏皇帝的命令,而在于各州都督的行为。

  可以说,灵试的本质就是从整个魏土,筛选出真正的善战英才。

  若有一日,各州入试者皆是镇守都督的亲朋故旧,大魏的立国之本也就完了。

  因此,国宴最后,大魏皇帝还是拿出前朝大康鞭挞一番。

  使众位朝臣铭记,武威的本质非身躯容纳多少灵气,而是敢不敢战、敢不敢流血死战。

  这种国策明显违反了享乐思维,不可能永久保持下去。

  但至少在能保持的阶段,会大大提高大魏武者的质量与悍勇程度。

  周元从这种国策中,看到了大魏真正的凝聚核心。

  有这条血战晋升的通道在,大魏的武者与普通百姓才能保持联系。

  否则,经年累月下来,武者很可能在心理上认为普通百姓不是人,至少与他们不是一个种族。

  那时驱赶一些低等种族投喂妖魔,并与妖魔组成圈养之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元国宴会结束后,周元与怀州都督同行,期间怀州都督突然发问。

  “周元,大康掌握着绝对武力,却还是失了国。

  他们全成了尘埃腐土,唯有我们大魏光照天下,你可知这是为什么?”

  “不知,但想来那场覆国之战,一定很惨烈。”

  “是啊,很惨烈,我们都无法想象当时的惨烈程度。

  但国史中如实记载了一切,有八城之民自献血肉、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