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这就是第二个值得庆贺的地方,除了实现了煤银对流之外,大明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终于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运四百万石漕粮的时候,因为占用了河道四个月的运力,导致运河两岸其实非常的贫穷,贫穷会滋生愚昧,贫穷会滋生帮会。
运河两岸,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各种漕帮,各种乱七八糟的邪祟,蛊惑人心。
这些邪祟顺着货物传的哪里都是,朝廷根本无能为力,一来没有精力,二来需要愚昧来维持稳定。
这里面的矛盾非常非常的复杂,地方官员根本无法管,而现在,随着经济带的形成,帮会逐渐消失了。
衙门也不需要再依靠这些帮会催逼税收,光是钞关抽分,衙门的银子多到花不完,两岸的百姓也不需要再紧密的团结在这些漕帮的周围,来对抗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衙门衙蠧的催逼。
本来愈演愈烈的漕帮和邪祟文化,失去了土壤,慢慢就凋零了。
林辅成、李贽在讨论宗教对人的异化时,认为:要禁止邪祟的传播,宗教对人的影响,首先就要让人脱离必须要逃避的环境。
朱翊钧笑着说道:“尧帝曰:君臣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德,其力断玉。今朕训诫尔等,务使君臣一心,共图国是。”
“今日大明中兴之功,非朕之功,爱卿皆为中兴肱骨之臣,军工民皆为中兴血肉之基。”
大明万历维新取得了初步结果,全都是大明的皇帝英明!臣子尽心办事!军兵、工匠、百姓们的勤劳!
当然,文华殿上这帮大小狐狸心照不宣的一件事就是:也要小小感谢一下自由贸易。
至于大明货物究竟怎么自由流动,利润是否合理,君臣、士大夫们,在这个鲜花锦簇的时候,不会去过多的讨论。
倭国的极乐教,看似和大明没有任何一丝一缕的关系,不是大明人搞出来的,也不是大明人传播的,更不是大明人故意放纵极乐教的壮大,但这一切都和大明开海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日后即便是有人翻开史书论罪,朱翊钧也不在乎,他活着没人敢说,他死了…死都死了,尘归尘土归土,随便说。
“朝廷现在有些地方捉襟见肘了,朕以为可以效仿绥远驰道,发行一些国债,借钱来修驰道,不知道户部意下如何?”朱翊钧看向了王国光。
大明绥远驰道的确还没有回本,但一千万银的国债已经还完了,并且户部还在燕兴楼交易行,回购了一部分当初发下去的股份,这眼看着大明财政稳健,朱翊钧把主意,打到了国债之上。
内帑还有点银子,但那点银子不够修驰道了。
“陛下,借了钱是要还的,朝廷不还,就得大明百姓还。”王国光俯首说道:“陛下,国朝不适合借钱。”
王国光不主张举债发展,因为他说过:负债会让人失去自由,变成奴隶。
对于个人这句话成立,对于朝廷,这句话也成立。
“债务也是资产。”朱翊钧看着王国光十分确认的说道:“绥远驰道的效果,大司徒也是非常认可的。”
“朝廷举债,借来的银子,就是可以支配的财富,尽管这些财富需要归还,但也是资产的一部分。”
“朝廷举债,把借来的银子,用在各种经营上,修建驰道、疏浚水路、兴办学堂、筹建官厂、种植园等等,为朝廷带来丰厚的回报,而我们要付出的仅仅是利息罢了。”
“举债收益大于利息,就可以举债发展。”
朱翊钧在尽力说服大司徒和少司徒,举债并不危险,只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大明就可以快速发展一段时间。
高速发展之后,肯定要还钱,经济就会进入下行周期,但只要举债的收益大于利息,那这就是良性债务了,不仅无害,还有益处。
在上行周期举债来快速发展,只要资产的积累越多、资产回报率越高,在下行周期的时候,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那时候,顶多算是发展较为缓慢,而不是下行,甚至可以逆周期的发展。
大明大司徒和少司徒,总是把举债看成洪水猛兽。
“陛下已经讲了很多次了,臣不是不信理论,陛下想的很对,但臣还是不能举债。”王国光非常的强硬,他继续说道:“臣是不相信人。”
“这举债,就像是吸阿片一样,起初,债务的规模还会有意控制,当尝到了这种甜头,就会一直举债下去,并且借新还旧,最终债务的规模,庞大到无人可以处置,雪崩的时候,会淹没所有人。”
借新还旧,以债养债,很有可能越滚越大,最终无法收场。
费利佩已经破产两次了,若不是新世界的天大财富作为支撑,恐怕,泰西万民对他的信心,是无法支持他第三次发行债务的。
关于是否举债发展,皇帝不止一次提起,而户部不止一次反驳。
只要有足够多的新兴产业、足够多的资产积累、足够丰厚的资产回报,举债循环发展的整体速度,要高于稳健财政政策的发展速度。
因为举债发展,资产累积速度更快。
绥远驰道和绥远矿业,当时朝廷没有银子,但迫切的需要修建绥远驰道和矿业官厂,举债后,立刻有了足够的资金来投资。
而且数年后,回头看,这是一笔极其成功的举债投资,其提前获得的收益,超过了付出的利息。
更早的完成资产累积,更早的获利。
张学颜出列俯首说道:“陛下,举债发展,一定会陷入上行和下行的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