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

sp; 听说烧窑的师傅在隔壁南坪村里停了几日,她得抓紧过去,免得师傅烧完窑走人。

  南坪村与北坪村隔湖相望,靠双腿走过去要些时间。

  薛子兰一来一回,已到了下午时分。

  简单下了一碗面条解决午餐,她开始盯着面前那块空地动脑筋。

  建房子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旁边空地可以种种菜。

  空地旁边堆放着田里原本生长茂盛的油菜花,油菜花结了籽,颗粒饱满。要建房的缘故,只得提前砍了。

  昨天一场大雨,油菜花杆上挂满水珠。若是闷个两三天,这里面堆积的菜籽肯定要发芽。

  薛子兰将这些油菜摊开来,就着好日头晾晒。

  忙完之后,她顺手将空地从头到尾锄了一遍。

  黑黄的土地被雨水滋润过后格外肥沃,最是适合种菜。

  她买来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的种子各一包,洒在湿润的土里,等待发芽。

  忙完这一切,太阳已经落山。

  暮色微凉,她又连忙将摊开的油菜聚拢,堆放到一起。

  怕夜里下雨,找出一块油布遮在顶上。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张行舟还没回来,薛子兰不免有些担心,站在路口踮脚张望。

  昏黄的光线下,一道骑着自行车的小小身影闪烁着从远处奔赴而来。

  薛子兰眼神好,一眼认出那是张行舟。

  待人驶近,果不其然是他。

  出门有人送,回家有人等,这种幸福的感觉包裹着张行舟,让他如坠云里。他下了车,整个人轻飘飘的,脚仿佛没踩在地上,比喝了酒还要荡漾。

  他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揽过媳妇儿的肩,满脸含笑地走回家。

  “在厂里吃过没?”薛子兰不放心地问。

  “吃过了吃过了。”张行舟停好自行车,拉着薛子兰往屋里去,“你呢?”

  “我也吃过了。”

  薛子兰抬起脑袋看向身边的人,打算和他报告一下今天去请烧窑师傅的情况,刚要开口,张行舟一脸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包东西,递给她。

  “你瞧瞧这是什么?”

  薛子兰是识字的,包装袋上大大的“卫生巾”三个字,她认得。

  “你在城里买的?”

  “是啊,我看你用卫生带子一点也不方便,像尿布一样还得换洗,多麻烦啊,你用这个,这个省事。”

  薛子兰捏着包装袋仔细翻看。

  乡下人一般不用这种,费钱。

  “你多少钱买的?”

  “没多少钱,不贵。”张行舟指着包装袋上的使用步骤,像模像样地说:“你按着这个步骤去换,应该没错。”

  薛子兰捏着包装袋,没动。

  “你实在不会,我也可以教你。”张行舟靠在门框上,抱臂好整以暇地望着她。

  薛子兰脸上一热,瞪他一眼,“不用!我自己去。”

  她背对着张行舟拆开包装,从里面取出一片,磨磨蹭蹭往厕所去。

  望着她红透的耳尖,张行舟倚着门框哑然失笑。

  怎么办哦,媳妇儿现在脸皮太薄啦。

  第18章 搭档

  农村里没有多少娱乐活动, 夜深了,通常都窝在家中。

  薛子兰凑在煤油灯下剪纸板样式,张行舟冲完澡走进来, 一边脱下湿衣服一边问她:“今天是怎么打发时间的, 你一个人在家会不会无聊,要不把那台电视机装上。”

  窸窸窣窣的脱衣动静传入耳中,薛子兰知道, 这会儿他又该赤条条了。

  没办法, 家里空间太小, 总不能让他去外面换衣服。

  她倒是可以去外面,将剩余的空间留给他, 不过夫妻一场,这样未免太生分。

  同床共枕的人,照理不该这样见外。

  薛子兰将脑袋垂得更低,偏过眼睛不去看他, “不用, 等正房建好了再装上吧。”

  婆婆洪喜霞为两人备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奈何房子太小,没地方放, 目前还存放在张家老宅。

  她打算等正房建好了,再把电视机装上。

  电视机装上也无济于事,农村供电紧张, 一个月来不了几次电, 偌大的电视机纯粹只是摆饰,用来装点门面。

  “那行, 到时候再装。”换好衣服的张行舟凑过来看到她手上的纸样板,心头一跳, “你要做鞋?”

  鞋码偏大,分明是给他做的。

  “我看你只有一双布鞋,多做一双平时换着穿。”薛子兰解释完,手中的纸样板突然一空。

  张行舟抢过她手中的纸样板和剪刀,一股脑塞进床底下的针线篮子中,一脸严肃地告诫她:“别在灯下干活,眼睛会瞎的!要做以后白天再做。”

 &e

上一页下一页